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维纲的意思、维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维纲的解释

(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 尹知章 注:“维纲所以张也。”《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维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本义与核心解释

  1. 维系社会的总纲与法度

    “维”指系物的大绳,喻指关键纽带;“纲”指网的总绳,喻指根本法则。合称“维纲”,特指维系国家秩序、伦理道德的核心准则与法律制度。如《管子·禁藏》强调“法令为维纲”,指法令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依据。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伦理道德的总规范

    在儒家思想中,“维纲”引申为伦理纲常,如“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道德总纲。《汉书·诸侯王表》称“维纲不张”,即指道德规范废弛导致社会动荡。

  2. 事物的主体结构与关键部分

    泛指任何体系中的主干部分,如文章脉络、组织架构等。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以“维纲”比喻著述的核心框架。

三、单字溯源与构词逻辑

四、经典文献例证

五、近义词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4. 汉典. “维”“纲”字义解析. www.zdic.net
  5. 《十三经注疏·管子》. 中华书局,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维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其解释可结合古籍与现代用法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
    指用以系物或提网的绳索,强调其物理功能上的“维系”作用。例如《仪礼·大射》中提到“中离维纲”,即用绳索固定箭靶。
    引申为维系、保持,如《庄子·天运》中“孰维纲是?”即探讨天地运行的维系力量。

  2. 引申义
    指纲纪、法度,比喻社会或国家的秩序规范。如《管子·禁藏》称“法令为维纲”,将法令比作维系社会的绳索;《盐铁论·刺复》也强调“维纲不张,礼义不行”的危害。


二、古籍中的例证


三、现代用法与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维纲”强调维护大局稳定与纲纪秩序,常用于形容社会治理或组织管理中的核心原则。例如现代语境中可指“维护法律维纲”“企业管理的维纲”等。


四、总结

“维纲”一词从具体工具(绳索)发展为抽象概念(秩序),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特点。其核心始终围绕“维系”与“规范”的双重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仪礼》《庄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哽蚌蛤跛奚不经之谈草腹菜肠畅叙澄浆泥牀杌翠娥存候防护堤凤眼莲奉斋粉团儿复制光盘行动过头槐花黄缓和宦侣麾棨箭槀僭易校点矫介角牙鸡虫得丧羁苦济胜之具久息君命无二看风使舵卵息卖家贸鬻面果子觅汉悯默迷言迷语年糕牛录厄真篷车鹏抟鹢退贫丁歉疚乔峯轻率穷怒容身柔祇杓云首级梭杼通信屯塞违咈相远蝎饼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