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维纲的意思、维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维纲的解释

(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 尹知章 注:“维纲所以张也。”《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维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其解释可结合古籍与现代用法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
    指用以系物或提网的绳索,强调其物理功能上的“维系”作用。例如《仪礼·大射》中提到“中离维纲”,即用绳索固定箭靶。
    引申为维系、保持,如《庄子·天运》中“孰维纲是?”即探讨天地运行的维系力量。

  2. 引申义
    指纲纪、法度,比喻社会或国家的秩序规范。如《管子·禁藏》称“法令为维纲”,将法令比作维系社会的绳索;《盐铁论·刺复》也强调“维纲不张,礼义不行”的危害。


二、古籍中的例证


三、现代用法与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维纲”强调维护大局稳定与纲纪秩序,常用于形容社会治理或组织管理中的核心原则。例如现代语境中可指“维护法律维纲”“企业管理的维纲”等。


四、总结

“维纲”一词从具体工具(绳索)发展为抽象概念(秩序),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特点。其核心始终围绕“维系”与“规范”的双重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仪礼》《庄子》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维纲的意思

《维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本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具体取决于使用环境。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维纲》的第一个字是“纟”,它的部首是“纟”,有5个笔画;第二个字是“纲”,它的部首是“红”,有10个笔画。

来源

《维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古代使用的汉字。

繁体

《维纲》的繁体字为「維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和写法有所不同,所以《维纲》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形式与现在稍有差异。

例句

1. 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纲,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 历史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纲,我们要从中汲取智慧。

组词

1. 维系:维护、保持某种联系或关系。

2. 执红维绿:严格执行,不偏不倚。

近义词

1. 维系:维持、保持。

2. 纲要:大纲、提纲。

反义词

1. 动荡:动乱、混乱。

2. 破裂:分裂、解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