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的一种猜物游戏,亦往往用以占卜。《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颜师古 注:“数家,术数之家也。於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季龙 取十三种物,著大篋中,使 輅 射。云:‘器中藉藉有十三种物。’先説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名之,惟以梳为枇耳。” 明 黄瑜 《枫林壬课》:“偶访友人,见案上真四合,戏谓君能射覆乎?”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他们配代表 中国 民族吗?只有祭 孔 典礼,投壶射覆,或者 上海 大华饭店的跳舞。”
(2).酒令之一。 清 俞敦培 《酒令丛钞·古令》:“然今酒座所谓射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餘人更射。不中者饮,中则令官饮。”《红楼梦》第六二回:“ 宝玉 便説:‘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 探春 便命 平儿 拈, 平儿 向内搅了一搅,用筯夹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
(3).掌射覆的方伎。《旧唐书·顺宗纪》:“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
射覆是中国古代一种结合占卜与猜物游戏的智力活动,其核心是通过《易经》卦象推测隐藏物品,兼具文化意蕴与娱乐属性。以下是详细释义:
游戏形式
参与者将物品覆盖于器皿下,通过分析《易经》卦象、拆解字谜或观察征兆来猜测物品名称。如《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曾将壁虎藏于盂中让术士“射覆”,东方朔通过卦象成功猜中。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03页)。
占卜延伸
在易学术语中,“射覆”指以卦象推演隐藏事物,属占卜分支。《周易·系辞上》云“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强调其通过象征关联揭示未知的特性。
来源:王宁《周易解读》(中华书局,2018年,第245页)。
知识复合性
需综合运用阴阳五行、文字学(如拆字法)及观察力。例如唐代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绘了宴席中以诗谜形式射覆的场景。
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89页)。
文学化转义
明清小说常以“射覆”隐喻命运不可知性。《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湘云以“酒令射覆”暗喻人物命运起伏,体现其符号化延伸。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红楼梦》脂评本(在线阅读版)。
现代汉语中,“射覆”引申为通过线索推测隐藏信息,常见于谜语游戏或文化研究。例如民俗学者通过古墓出土器物“射覆”还原汉代生活习俗。
来源:刘宗迪《古典的草根》(三联书店,2020年,第77页)。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
- 《周易》校注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电子资源
- 《中国游戏史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https://www.ncpssd.org)
- 王宁《周易解读》:ISBN 978-7-101-13245-7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红楼梦》:https://ctext.org/hongloumeng
“射覆”是中国古代一种结合占卜与娱乐的猜物游戏,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定义
“射”指猜测,“覆”即覆盖。游戏方式是将物品用器皿(如碗、盆)盖住,参与者通过占卜或推理猜测被覆盖的物品。唐代诗人李商隐“分曹射覆蜡灯红”便描述了其作为酒令的趣味性。
起源与典故
方法与占卜结合
不同于单纯猜测,古人常借助《周易》卦象、数术推算物品属性,如通过卦象分析物品形状、材质等。覆盖物多为日常用品(手帕、笔墨等),难度较高。
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
现代视角
射覆被视为古代数学与占卜结合的特殊文化现象,既有占卜的严肃性,又具游戏趣味性。现代人更多将其看作一种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或文学典故。
若需了解具体占卜方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红楼梦》等文献,或查看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案剑标明避强击惰笔译成仁取义赤麻迟晚踹水赐恤打假调笙雕谢雕舆低息夺神二伏二项方程焚屠根菜壶酒黑后鸿豹鸿鹅澴潆晖采货籴葭琯阶閤警动精诣寖深课学老米饭揑杀不成团嗹马路毙率实马羣空木脚客女顺浅蔽巧辞奇骇轻单清节里柔扰蛇虺沈谋诗婢嗜尚司化贪吃懒做贪乐填书天幸退潜王载丸卵为法自弊逶逶无等狎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