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秋气肃杀。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人怀秋严,士蓄霜断。”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秋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iū yán,其核心含义指秋气肃杀,即形容秋季万物凋零、气候冷峻的萧瑟氛围。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
“人怀秋严,士蓄霜断。”
此处以“秋严”暗喻将士如秋气般冷峻坚毅的品格。
唐代·韩愈《县斋读书》:
“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通过对比秋的肃杀与春的妩媚,突显秋景的庄严之美。
“秋严”作为古典文学中的意象词汇,既是对自然气候的客观描述,也承载了主观情感的投射。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或结合具体诗文分析其语境。
秋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其中,“秋”字有“禾”部和“火”部两个部首,一共有9画;“严”字有“一”部和“口”部两个部首,一共有4画。
秋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爽。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这里的“秋风”和“秋水”中的“秋”都表示秋季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形容秋天气候变冷的意思。
秋严的繁体字为「秋嚴」。
在古时候,「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为「禾火从反」,而「严」字则跟现代写法相同。
1. 秋严了,天渐渐凉爽起来。
2. 大自然的秋严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秋严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比如:秋严时节、秋严景色。
近义词有:秋凉、秋寒。
反义词有:秋和、秋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