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豎的意思、頑豎的詳細解釋
頑豎的解釋
頑劣的小子。對人的貶稱。 北周 衛元嵩 《元包經·孟陰》:“無俾頑豎,以擅乃威權。”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豎的解釋 豎 (竪) ù 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漢字筆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後的方向,與“橫”相對:豎着寫。 舊稱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為卑賤的
網絡擴展解釋
“頑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頑劣的小子”,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對品行不端或愚鈍之人的蔑稱。
- 字義拆分:
- 頑:本義為“愚蠢、固執”(如“頑梗”“頑疾”),也指“頑皮”(如“頑童”),部分語境中通“玩”。
- 豎:原指“與地面垂直”,後引申為“童仆”或“小子”(如“豎子”),此處組合後強化貶義。
用法與出處
- 經典文獻:最早見于北周衛元嵩《元包經·孟陰》:“無俾頑豎,以擅乃威權。” 意為“不可讓頑劣之人擅權”。
- 小說例句: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用“頑豎離主”形容脫離管束的愚頑者。
發音與結構
- 拼音:wán shù
- 注音:ㄨㄢˊ ㄕㄨˋ
- 結構:形容詞(頑)+名詞(豎),屬偏正結構。
近義詞彙
相關貶義詞彙包括“頑劣”“村愚”(指粗笨或鄉下人)等。
總結來看,“頑豎”多用于古漢語及文學作品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豎(wán shù)的意思
《頑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固執、頑固不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頑豎》拆分的部首是“爿”和“豎”,其中“爿”是父字底,表示“家族”,“豎”表示“直立”。它的總筆畫數是15。
來源
《頑豎》最早出自《墨子·五萬言上》:“齊景公好讀書,召讓之,蓋緻政。望塗之,曰:‘此其志邪?豎儒者必固以為頑。”後來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人固執的成語。
繁體
《頑豎》的繁體字是「頑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頑豎》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頑”字在古代寫作「頑」,它的頂部是“頁”,表示“封面”,底部是“元”,表示“頭部”。而“豎”在古代寫作「豎」,它的左邊是“竹”,表示“植物”,右邊是“傩”,表示“舞蹈”。
例句
1. 他就是這樣一個固執的人,一點不願意妥協,真是個頑豎。
2. 這個領導太頑豎了,不聽取任何意見。
組詞
頑固、頑強、固執、執拗、剛愎自用。
近義詞
固執、執拗、剛愎自用。
反義詞
柔順、馴服、溫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