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疽的意思、痤疽的详细解释
痤疽的解释
犹痈疽,毒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高诱 注:“痤疽,痈也。”《旧唐书·柳玭传》:“兹五不是,甚於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
词语分解
- 痤的解释 痤 ó 〔痤疮〕一种皮肤病,俗称“粉剌”。 痈:痤疽(即“痈疽”)。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疽的解释 疽 ū 中医指一种毒疮:痈疽。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痤疽”是一个中医学术语,指因体内湿热之气积聚引发的皮肤疾病,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痤疽”泛指人体表面的疮疖、毒疮,属于中医对皮肤病的分类。该词由“痤”和“疽”组合而成:
- 痤(cuó):指粉刺(即现代医学的痤疮),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肿小疙瘩,多与皮脂分泌过盛相关。
- 疽(jū):指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局部肿胀坚硬,颜色不变,属于较严重的毒疮。
二、中医理论解释
中医认为痤疽的形成与“湿热”有关,即体内湿气与热气失衡,毒素积聚于体表引发炎症。例如,《韩非子》中提到“痤疽之痛,非刺骨髓不可支”,形容其疼痛剧烈。
三、古籍与文献记载
- 《山海经》提到“痤”可通过草药治疗,侧面反映古代对这类皮肤病的认知。
- 《淮南子》将痤疽与“痈”并论,说明其属于严重的皮肤感染。
- 《说文解字》中“痤”被定义为“小肿”,进一步区分了其与“疽”的差异。
四、现代对应病症
- 痤:对应现代痤疮(粉刺),多发于面部、胸背部,与内分泌、饮食相关。
- 疽:类似现代医学的蜂窝组织炎、痈疽等深层皮肤感染,需抗生素或外科治疗。
“痤疽”是中医对皮肤肿疡的统称,涵盖从轻微粉刺到严重化脓感染的多种病症,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情。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山海经》相关章节或中医皮肤病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痤疽(cuó jū),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皮肤病的一种类型。拆分痤疽的部首是疒和巛,总共有11个笔画。痤疽一词来源于汉语,没有繁体字形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差异。例如:“痤疽”想要加强治疗就要早日就医。在形容皮肤疾病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词语,如“皮疹”或“疮疹”。痤疽亦可与“健康”和“清洁”等词形成对立,因为它们有着相反的意义。希望这样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学习愉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