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匀的意思、端匀的详细解释
端匀的解释
端正匀称。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得树》:“习写御试策一通,其书端匀遒媚。”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匀的解释 匀 ú 平均,使平均:均匀。匀称(坣 )。 抽出一部给别人或做别用:匀兑(让一部分给别人)。匀摊。 笔画数:; 部首: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端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端正匀称,形容事物在形态、结构或布局上工整、协调、不偏不倚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著作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端匀”指形态端正,比例匀称。它强调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不歪斜、不突兀的美感,常用于形容人的体态、仪容、书写、绘画或物品的造型等。例如:
- “她体态端匀,举止优雅。” (形容人的体态)
- “这幅字的笔画端匀,结构严谨。” (形容书法)
- “器物造型端匀,线条流畅。” (形容工艺品)
二、 字源与构词解析
- 端 (duān):本义指事物的一头或开头,引申为正直、端正、不歪斜。《说文解字》:“端,直也。” 它强调正直、规矩、不偏颇。
- 匀 (yún):本义指平均、使相等,引申为均匀、匀称、协调。《说文解字》:“匀,少也。” 段玉裁注:“匀者,调均也。” 它强调分布平均、比例协调、没有参差。
- 合成词义:两个字组合,“端”侧重于形态的正直、规矩,“匀”侧重于分布的均匀、协调,合起来即指既端正又匀称,达到一种视觉或形式上的和谐平衡状态。
三、 词性与用法
“端匀”主要用作形容词,在句中常作谓语、定语或补语。
- 作谓语:体态端匀 / 结构端匀。
- 作定语:端匀的字迹 / 端匀的布局。
- 作补语:字写得端匀 / 东西摆得端匀。
四、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端匀”的解释为:“端正匀称。” 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其对“端匀”的释义简洁明确:“端正;匀称。”
- 《辞源》 (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重在探求汉语词汇源流的古汉语辞书,虽侧重古义,但其对“端匀”的解释同样指向其核心含义:“端正匀称。”
- 王力《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出版):在相关词汇辨析或文选注释中,会体现“端”与“匀”的本义及其组合后形成的“端正匀称”之意。
- 鲁迅作品用例: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中曾写道:“…然而,例如《中国小说史略》,日本已经有了两种译本…其中一种是…字句也较为端匀。” 这里的“端匀”即用来形容译文字句的工整匀称。
五、 近义词辨析
- 端正: 主要强调不歪斜,符合规范或标准。范围比“端匀”窄,不强调“匀称”。
- 匀称: 主要强调各部分比例协调、分布均匀。范围也比“端匀”窄,不强调“端正”。
- 端庄: 侧重形容人的神情、举止、品格等庄重、大方、不轻浮。与“端匀”形容形态不同。
- 协调: 强调配合得当,和谐一致。含义更广,可指形态、颜色、声音等多方面的配合。
“端匀”是一个形容事物形态的词汇,其核心意义在于“端正”与“匀称”的结合,描绘出一种既规矩正直又比例协调、分布均匀的和谐美感。它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的体态仪容、书画艺术、器物造型以及文字布局等方面,是汉语中表达形式美的重要词汇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端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ān yún,由“端”(端正)和“匀”(匀称)组合而成,意为端正匀称。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端正匀称:形容事物形态或结构整齐、协调,不偏不倚。例如书法、建筑等具有平衡美感的事物。
2.出处与例句
-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钮琇的《觚賸续编·得树》:“习写御试策一通,其书端匀遒媚。” 此处描述书法既端正匀称,又兼具遒劲与秀美。
3.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文学或艺术评论中,强调形态的规整与和谐。例如:“这幅画的构图端匀,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
4.相关扩展
- 近义词:工整、匀整、齐整。
- 反义词:歪斜、参差、杂乱。
5.权威来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觚賸续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到闭塞眼睛捉麻雀财采苍垠策策丞郎称意才道媪帝统钝兵挫锐辅酶俯念符桩趺足梗莽根指数钩饰光明正大寒点皓齿蛾眉烘柹画分角蒿揭地金颷精刚吉日糠粃宽贳魁特兰干冷摊两下灵巫駡山駡海廿四考中书乾姜愆谬窃权清监毬式全羽儴徉三舍煞鬼神邃饰谈説笑邃清泰筮填房天姿国色王公婉拒稳步乡泪香羞洗马侠情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