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君。《书·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云:“王人者,犹君人也。”
(2).指为人之君。《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3). 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庄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卫 。” 杜预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虽官卑,而见授以大事,故称人而又称字。”王人衔王命,后因以指天子使臣。《后汉书·袁术传》:“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闻王人之休音,听皇猷之允塞。” 宋 杨万里 《淮河四绝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4).君王的臣民。 唐 李德裕 《论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谋状》:“诸 羌 久苦蕃中徵役,愿作王人。” 宋 范仲淹 《李公神道碑铭》:“尔等得无父母妻子之爱?盖胁从而来,何不归我;復为王人。”
(5).复姓。 汉 有 王人宰公 。见《通志·氏族四》。
“王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词典及古籍注释,主要参考来源为、3、4、6。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春秋》《国语》等原典。
“王人”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是指有着王者风范的人,具有领导才能和威望的人物。
“王人”的拆分部首是“玉”,表示与玉石有关。它由八个笔画组成,分别是一横、一竖、四个撇、一个捺和一个折。
“王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中,王者是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因此他们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具有令人敬畏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繁体字中,“王人”这个词的写法是「王人」。
在古时候,汉字“王人”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如“王”字的写法可能是古文的形式:
辶玉工刂口玄
其次,“人”字在古代写作“从”,表示“从属”,后来演变成了现代的“人”字形状。
1. 他是一位真正的王人,以其胸襟和才华征服了众人。
2. 这位政治家表现出了王者风范,他的领导能力非常出色。
1. 王者:指拥有王者地位的人。
2. 王妃:指王的妻子。
3. 王室:指国家的皇室或王族。
1. 至尊:表示地位极高、无人能及的意思。
2. 雄图:指具有统治力和威望的人。
卑微:指地位低下、身份卑贱的意思。
平凡:表示普通、平庸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