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指用工数。《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士弥牟 营 成周 ,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邇,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以令役於诸侯。” 杜预 注:“知用几人功。”《新唐书·元载传》:“因图上地形,使吏间入 原州 度水泉,计徒庸,车乘畚鍤之器悉具。”
徒庸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徒”与“庸”二字组合而成,需分别解析其本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
字义分解
合成词义:指无价值的劳力或低贱的役使,强调劳动的无意义或身份的低微。
古文献用例
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童仆执烛,徒庸以从。”此处“徒庸”指随行的低贱仆役,体现其身份卑微且从事简单劳役的属性(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服劳役的人;仆役。”强调其社会阶层属性,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辞源》
释为“供役使之人”,并引《周礼·地官》注疏佐证其与古代徭役制度的关联(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汉语字典》
指出“庸”通“佣”,故“徒庸”可解作“受雇的劳力”,多指无技能的底层劳动者(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参考资料
“徒庸”一词的含义需要根据语境区分,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基本解释:指工程或劳役中的人力计算单位,即「用工数量」。
出处:
引申解释: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虚度光阴,不思进取”,并关联《庄子·德充符》。但需注意:
两类解释来源不同,需根据实际语境判断。古代用法权威性更高,而现代引申义尚未被广泛收录于权威辞书。
伯夫百仞白矢绊脚石补牙蝉嫣钞胥谌杵呈味棽丽筹度酬诘揣摩厨户餈巴村夫俗子单尽迭双定性斗诤敦教狗走狐淫过中红衰翠减化洽将位辑甯救施九围捐弃钜丽抗诉可伤窟弄老瓜领属令众柳翠井买手米尺疋歌牝鸡穹宇启颜人彘柔蔓商歌山麓狮子身中虫受诎太渊陶铄逃亡刓弊完成崴子无骨灯雾网下锹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