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蚊睫的意思、蚊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蚊睫的解释

亦作“蟁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 晋 张华 《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蚊睫"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本义指蚊子的眼睫毛,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东海有虫,巢于蚊睫"的典故。该词通过具象的昆虫器官构造,引申出两层核心语义:

一、空间概念层面 特指极其微小的存在尺度,常见于古代典籍表述微观世界。晋代张华《鹪鹩赋》中"鹪螟巢于蚊睫"的描写,生动构建了以蚊睫为参照物的微观生态体系。宋代《埤雅》注疏中更将"蚊睫之虫"与"虱视之民"对举,强化其作为细小事物参照系的功能。

二、时间概念层面 在历代诗文中衍生出转瞬即逝的时间意象。明代《五杂俎》记载"蚊睫之栖犹旦暮也",将昆虫睫毛上的短暂栖息,隐喻为人类感知中的昼夜更替。这种时间维度上的转义,使该词成为中国古代"以小见大"哲学思维的典型语言载体。

现代汉语使用中,"蚊睫"主要保留其空间微小性的本义,常见于学术论文对微观世界的文学化表述,或作为成语"蚊睫之栖""蚊睫之虫"的构成元素。该词的语义演变过程,完整呈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从实体到隐喻的造词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蚊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或空间,源自对蚊子睫毛的夸张想象。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蚊睫”由“蚊子的睫毛”组成,字面指蚊虫眼部的细毛。由于蚊虫体型极小,其睫毛更是肉眼难辨,因此该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微小到极致,可指物体、声音、力量等方面的细微特征。

2.出处与典故

3.使用场景

4.近义表达

类似成语有“秋毫之末”“沧海一粟”等,但“蚊睫”更侧重空间的微缩感,而“蚊翼”(蚊子翅膀)则多用于比喻事物脆弱易逝。

“蚊睫”通过具象化的生物特征,生动传达了汉语中对“微小”概念的独特认知,兼具文学美感与哲理性。其用法常见于古典文献及修辞性较强的现代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览...

八口班璘暴絶抱琵琶褓乳辨离砭磨簿圆仓琅根超群诚贞传癖刺虎村醉丹篆阏遏发轫之始凤琴风旨黼黻文章负书浮思羹梅公调管仲随马轨物范世海葵截蒲趌趌竟岁金鸡恳怛劳师露地路政迷盹谋面拧性秾粹乾鸟千瓦青发耆训热赶郎三军烧利市剩余价值慑耸手剙绥定岁运孙许所说通化武担武断乡曲险坂献纳函献豕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