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客的意思、屯田客的详细解释
屯田客的解释
指募来屯田的农民。《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屯田客 吕并 自称将军,聚党据 陈仓 。”
词语分解
- 屯的解释 屯 ú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屯 ū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笔画数:; 部首:屮; 笔顺编号:
- 田客的解释 租种别人田地的人;佃户详细解释.雇农;佃户。《晋书·外戚传·王恂》:“又 太原 诸部亦以 匈奴 胡 人为田客,多者数千。”《宋史·王罕传》:“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 范文澜 蔡美彪
网络扩展解释
“屯田客”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对参与政府屯田制度的农民的特定称谓,其核心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屯田客指由政府招募或安置的农民,专门从事国家组织的屯田生产。他们通过耕种国有土地,向政府缴纳地租,实质上是国家佃农。
2.历史背景与起源
- 屯田制始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由曹操为恢复战乱后的农业生产而推行。
- 主要目的是解决流民问题、保障军粮供应,尤其在黄巾起义后,大量流民和降众成为屯田客的主要来源。
3.组织与管理
- 编制方式:屯田客以军事化形式组织,每50人为一屯,由“屯司马”管理。
- 免役特权:他们通常免除兵役和徭役,但需长期依附于土地,不得随意离开。
4.赋税制度
- 收成按比例分成:使用官牛者,政府与屯田客按6:4 分配;使用私牛者则按5:5 分配。
- 后期剥削加重,如曹魏末期比例调整为8:2(官牛)或7:3(私牛),导致民屯逐渐瓦解。
5.历史作用与演变
- 积极作用:迅速恢复北方农业经济,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物质基础。
- 废止过程:西晋建立后,屯田客部分转为编户齐民,部分成为士族依附农民,民屯制度于265年正式废除。
参考典籍
《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记载了屯田客吕并起义事件,侧面反映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屯田客是什么意思
屯田客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它是指被政府派遣或自愿前往荒地进行耕种的人。屯田客既可以是士兵在战壕作战之外进行的一种生存方式,也可以是普通农民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荒地上开垦田地的人。
屯田客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屯田客的拆分部首是尸部,笔画总计为14画。
屯的部首是屯,屯的拼音是"tún",其含义是守卫,堆积。
田的部首是田,田的拼音是"tián",其含义是耕种,农田。
客的部首是宀部,客的拼音是"kè",其含义是旅客,客人。
屯田客的来源
屯田客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战国策·齐策三·屯田客》中,形容秦国为了解决兵员断居土壤的问题而采取的屯田政策。
屯田客的繁体字
屯田客的繁体字是屯田客。
屯田客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屯田客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变化。
屯田客的例句
1.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屯田政策,吸引大量的屯田客前去开垦荒地。
2. 这片荒地已经被一群屯田客开垦出了一片绿洲。
屯田客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屯田、田主、农客。
近义词:开垦者、耕地者。
反义词:居民、城市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