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客的意思、屯田客的詳細解釋
屯田客的解釋
指募來屯田的農民。《三國志·魏志·趙俨傳》:“屯田客 呂并 自稱将軍,聚黨據 陳倉 。”
詞語分解
- 屯的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 田客的解釋 租種别人田地的人;佃戶詳細解釋.雇農;佃戶。《晉書·外戚傳·王恂》:“又 太原 諸部亦以 匈奴 胡 人為田客,多者數千。”《宋史·王罕傳》:“吾屬皆有田客,欲給以兵,使相保聚。” 範文瀾 蔡美彪
網絡擴展解釋
“屯田客”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對參與政府屯田制度的農民的特定稱謂,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屯田客指由政府招募或安置的農民,專門從事國家組織的屯田生産。他們通過耕種國有土地,向政府繳納地租,實質上是國家佃農。
2.曆史背景與起源
- 屯田制始于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由曹操為恢複戰亂後的農業生産而推行。
- 主要目的是解決流民問題、保障軍糧供應,尤其在黃巾起義後,大量流民和降衆成為屯田客的主要來源。
3.組織與管理
- 編制方式:屯田客以軍事化形式組織,每50人為一屯,由“屯司馬”管理。
- 免役特權:他們通常免除兵役和徭役,但需長期依附于土地,不得隨意離開。
4.賦稅制度
- 收成按比例分成:使用官牛者,政府與屯田客按6:4 分配;使用私牛者則按5:5 分配。
- 後期剝削加重,如曹魏末期比例調整為8:2(官牛)或7:3(私牛),導緻民屯逐漸瓦解。
5.曆史作用與演變
- 積極作用:迅速恢複北方農業經濟,為曹操統一北方提供物質基礎。
- 廢止過程:西晉建立後,屯田客部分轉為編戶齊民,部分成為士族依附農民,民屯制度于265年正式廢除。
參考典籍
《三國志·魏志·趙俨傳》記載了屯田客呂并起義事件,側面反映了這一群體的社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屯田客是什麼意思
屯田客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它是指被政府派遣或自願前往荒地進行耕種的人。屯田客既可以是士兵在戰壕作戰之外進行的一種生存方式,也可以是普通農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在荒地上開墾田地的人。
屯田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屯田客的拆分部首是屍部,筆畫總計為14畫。
屯的部首是屯,屯的拼音是"tún",其含義是守衛,堆積。
田的部首是田,田的拼音是"tián",其含義是耕種,農田。
客的部首是宀部,客的拼音是"kè",其含義是旅客,客人。
屯田客的來源
屯田客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戰國策·齊策三·屯田客》中,形容秦國為了解決兵員斷居土壤的問題而采取的屯田政策。
屯田客的繁體字
屯田客的繁體字是屯田客。
屯田客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屯田客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屯田客的例句
1.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實行大規模的屯田政策,吸引大量的屯田客前去開墾荒地。
2. 這片荒地已經被一群屯田客開墾出了一片綠洲。
屯田客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屯田、田主、農客。
近義詞:開墾者、耕地者。
反義詞:居民、城市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