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出官的意思、出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出官的解释

[be transferred to hold a local post from central post] 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详细解释

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 五代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王维 为大乐丞,被人嗾令舞黄狮子,坐是出官。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后辈慎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出官》:“医学出官,则补医职。”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一:“ 萧实斋 观察以翰林出官 山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出官"是古代职官制度中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释义:

一、核心词义 指唐代官员离开中央机构赴任地方官职的行为制度。《汉语大词典》释为"唐制谓由京官升任外官",该制度在《唐六典》卷二中明确记载:"凡拜官,礼谢讫,皆诣朝堂,出官者则俟敕" 。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载有"出官法"细则。

二、制度特征

  1. 任职资格:需通过吏部铨选考试,取得"出官"资格方可外放
  2. 职务范畴:特指从中央郎官、御史等职转任州刺史、县令
  3. 任期规定:通常三年一任,期满需回京述职 王力《古代汉语》引白居易《琵琶行》"予出官二年"句,印证其作为官员迁转制度的时代特征 。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明清时期产生引申义,可指代官员离职候补的状态。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七载:"今之候选者,亦曰出官",反映词义从特定职官制度向泛指官员待任状态的转变 。现代汉语中该用法已消亡,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出官”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术语,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定义 指中央官员调任地方官职,即从京城到地方履职的过程。该词在唐代文献中尤为常见,如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即描述自己从京官转为地方官的经历。

二、延伸含义

  1. 主动辞官:部分文献记载中,该词也包含官员主动请辞的情况,如五代齐己诗中“出官卿相驻过寻”即涉及官员离职现象。
  2. 被动贬谪:特殊情况下指官员因过失被贬,如王维任太乐丞时因违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史载“坐是出官”。

三、历史演变 宋代赵昇《朝野类要》记载“医学出官,则补医职”,说明该词在宋代已衍生出特定领域的职务调任含义。至清代文献中仍见使用,但逐渐被更具体的官职调动表述取代。

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作品解析。如需深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白居易集》《唐语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疚白纱宝陀岩摽身不枕长庆充闾宠擢辞章词章垫隘低攲东人軬客愤悱龚隗孤超豪兴黑人贱屯焦先机变如神疥虫街头剧解制井硙进退消息几闼九畹花酒妪积猥科格口水阔寥老孺买闲钱梅醖煤砖民讹弭首盘湢旁郡乔桀私面嘶啭谈不容口条鬯踢蹬通谈同涂筒炙颓淡唾掌文艺复兴艺术卧位无情少面先年狎兽下手翕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