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transferred to hold a local post from central post] 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 五代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王维 为大乐丞,被人嗾令舞黄狮子,坐是出官。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后辈慎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出官》:“医学出官,则补医职。”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一:“ 萧实斋 观察以翰林出官 山左 。”
“出官”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术语,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定义 指中央官员调任地方官职,即从京城到地方履职的过程。该词在唐代文献中尤为常见,如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即描述自己从京官转为地方官的经历。
二、延伸含义
三、历史演变 宋代赵昇《朝野类要》记载“医学出官,则补医职”,说明该词在宋代已衍生出特定领域的职务调任含义。至清代文献中仍见使用,但逐渐被更具体的官职调动表述取代。
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作品解析。如需深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白居易集》《唐语林》等原始文献。
《出官》的意思是一个官员离开官位或被免去官职。通常用来形容官员被贬谪或下岗。这个词可以指政府部门的官员,也可以用于企业或组织中的职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出官》的拆分部首是“出”字的“刀”,笔画为5画。
来源:《出官》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显,由“出”和“官”两个字组成。基本上就是一个官员离开官职的意思。
繁体: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出官」。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出官》的写法可以是「齣官」,即用「齣」代替现代的「出」。
例句:1. 他因犯了大错,被出官了。
2. 她因为丑闻曝光,不得不自愿出官。
组词:一些与《出官》相关的组词包括:官员、官职、官场、被免、贬谪等。
近义词:一些与《出官》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免职、下岗、罢官等。
反义词:与《出官》意思相反的词汇是晋升、升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