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谢家池的意思、谢家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谢家池的解释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谢家池,又称“谢公池”或“谢池”,是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典故中一个富有诗意的文化意象,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东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家族拥有的园林池沼,后泛指世家名门的雅致园林景观。《汉语大词典》释为:“南朝宋谢灵运家的池塘。后亦泛指高门世家的园林池沼。”《辞源》进一步说明其引申义为“风景幽美的池苑”。

二、典故溯源

典故源于谢灵运《山居赋》对会稽(今浙江绍兴)祖宅园林的描写:“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其中“池塘生春草”等名句(出自《登池上楼》)使其私家池馆成为文学符号。唐代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直接化用:“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暗含谢家池的山水意境。

三、文学意象演变

  1. 世家风雅的象征

    李商隐《病中访崔国辅处士》以“谢家池畔正清秋”暗喻文人雅集之所,体现士族文化品位。

  2. 离愁别绪的载体

    宋代贺铸《踏莎行》中“谢家池阁,寂寥窗户”借池馆荒凉抒写人事变迁之叹。

  3. 江南园林的代称

    清代顾炎武《杭州》诗“谢家池馆宋家陵”将之与历史遗迹并置,指代江南人文景观。

四、现代学术界定

《中国文学大辞典》强调其双重属性:既是谢灵运山水诗美学的物质载体,又是唐宋诗词中符号化的审美空间,承载着士大夫对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理想追求。当代研究指出,“谢家池”意象的传播印证了中国园林文学“以景存典”的传统(《文学遗产》202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11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2.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15.
  3.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全诗赏析
  4. 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5.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6. 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 中华书局, 2008.
  7. 《中国文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8. 张健《论谢灵运山水意象的经典化路径》.《文学遗产》, 2023(4).

网络扩展解释

“谢家池”是一个具有文学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1.基本释义

谢家池最初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中的池塘。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文人或诗人家中的池塘,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文人雅居或诗意栖居的环境。

2.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钟嵘·诗品中〉,钟嵘在评价谢灵运诗歌时提到其居所环境,后人遂以“谢家池”代指诗人居所中的池塘。

3.文学应用

4.文化延伸

谢家池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承载了文人理想生活的寄托,常与自然景色(如春草、桃李)结合,体现古代文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谢家池”从具体地名升华为文学符号,既是对谢灵运文学地位的致敬,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诗意栖居的集体想象。如需更深入的诗词例证,可参考《全梁文》及宋元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八谷背眼不日不月斥尊错合怛怖大丽花钿盒地球同步轨道读画泛泛之交偾辕凫茨狗熊化钧荒屯话账胡豆蕙心兰质会议室缄札禁闭室镌题句计口浅连曡列星零逋六入买帆忙合茫无涯蟊螟梅酝鸣飇瞑弓弄乖胖嘟嘟蟠虬前度刘郎侨置清旭穷边弃瓢叟缺齾三镜绳鞚石房手迹属藳顺筊树檖跳到黄河也洗不清通究偷荣屯壁挽歌望影揣情危臲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