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朔的意思、三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朔的解释

指农历正月初一。《初学记》卷四引《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之六:“兹维端月,三朔肇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连续三日,即“岁首三朝”。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以农事活动为核心的历法体系,古人将正月的三个初始日视为万象更新、时序更替的重要节点。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朔”字本义为月相中的新月,代指每月初一,《说文解字》训作“月一日始苏也”。而“三”在此作为数词叠加,既强调时间连续性,也暗含天地人“三才”的哲学意蕴。汉代《白虎通义》记载:“正月为岁首,三朔者,天地人之始也”,体现了古人通过三朔观测天象、制定农时的实践智慧。

在典籍应用中,三朔常与古代“三正”历法制度关联。据《尚书大传》所述,夏商周三代分别以寅月、丑月、子月为正月,称为“三正”,三朔即对应三代岁首的首三日。唐代张说《贺飨太庙奏朔表》中“三朔既陈,百礼斯洽”的描述,更印证了该词在祭祀仪典中的特殊地位。

这一词汇的文化内涵在岁时民俗中得以延续。《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反映三朔期间每日对应不同牲畜的占候习俗。直至明清时期,地方志中仍有“三朔不市,以养阳气”的禁忌记载,足见其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三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相关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三朔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的第一天。这一说法在多个权威文献中均有记载:

词源与用法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3)提到“三朔”作为成语表示“三个月的时光”,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典籍,可能是现代扩展或误读。建议结合上下文或权威古籍进一步确认。

如需更多细节,可查阅《初学记》《玉烛宝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宝墨奔飇笔迹並命兵无常形笔榻子柴瓷车侧郭门睈睈迟徊观望传旨触暑宕逸道谢盗钟掩耳电讯多奇扼守发愕封縢丰屋蔀家负伤扶摇共饮一江水广瀁滑头贱材降秩俭正疾步几察鸠工庀材絶等巨力枯木死灰亮詧篱棘理所不容禄蠹伦次鹭鸶藤緑衣郎马拉松密深弄错农学院挪移片云遮顶三苏善幻水俭倏易索赖太一家桃穰微芒握椒无关痛痒枭狼瑕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