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膻芗的意思、膻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膻芗的解释

同“ 羶薌 ”。烧煮牛羊肉的气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赤足络绎来,大盘荐膻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膻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1. 膻(shān)

    本义为羊臊气,《说文解字》释为“羊臭也”,后引申为祭祀时牲畜的气味。《礼记·祭义》记载:“燔燎膻芗,见以萧光”,此处“膻”代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牲肉。

  2. 芗(xiāng)

    通“香”,特指黍稷等谷物的香气。《礼记·曲礼下》郑玄注:“芗,谓黍稷也”,后泛指祭祀时焚烧的香草气味。

二、复合词义

“膻芗”合称,指古代祭祀礼仪中牲肉与谷物焚烧产生的气味,象征对天地祖先的供奉。如《荀子·正论》云:“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膻芗祭祀,所以养神也”,此处强调祭祀通过气味沟通人神的仪式功能。

三、文化引申

该词在文学中渐衍生出“庄严祭祀”或“精神敬奉”的抽象意义。例如清代学者孙希旦《礼记集解》称:“膻芗者,牲体与黍稷之香气”,表明其承载着礼制文化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注:以上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礼记》《荀子》等典籍,未添加链接因古籍原文无公开可验证的权威电子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膻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气味与代指

    • 指气味:原指烧煮牛羊肉时散发的特有气味(类似臊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清代黄遵宪《番客篇》中的“大盘荐膻薌”即用此意。
    • 代指肉类:由气味引申为牛羊肉的统称,如“荐膻薌”意为进献牛羊肉。
  2. 通假与扩展义

    • 通“馨香”:在祭祀语境中,“膻”通“馨”(香气),“芗”通“香”,合指焚烧牛羊脂肪或五谷的香气,代指祭祀用的黍稷等谷物。

二、单字拆解

三、应用场景

多见于诗文或古籍,如祭祀、宴饮描写,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指向(气味、肉类或祭祀用品)。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膻”的中医用法(如膻中穴),可参考权威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棒实宝祚伯格长参讲曹娥碑瘯癳打甏大杂院鄂舟发楞飞影风行电掣诟詈构连贯矩古恨贵少合分黑煤后绲黄昏汤悔耻忽流贾生桀儁俊悟跨凤乘鸾朗韵了无惧色另眼看待轮头旅愁绿水青山曼妙满嘴煤核儿面红棉农霈宥聘问轻财重义仍就柔善三蕉叶伸要水还火归殊智俗姓通梦土力无舛五旅相醢降魔杵綫络子险妆邪睇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