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贤的敬称。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且 法汰 与 安公 同学,故 道生 ( 竺道生 )与 远公 为平辈。至若世传 道生 入白莲社为十八高贤之一,亦不可信。”
“十八高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í bā gāo xián,其核心含义是对“十八贤”的敬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十八高贤”特指历史上受到尊崇的十八位贤人,常见于佛教文献或文化语境中。其中,“高贤”意为对贤良之人的尊称,强调其德行与学识的高尚。
据记载,“十八高贤”与东晋时期庐山白莲社密切相关。该团体由慧远法师创立,是早期净土宗的重要组织,成员多为隐士、僧侣和学者。提到具体成员包括慧远法师、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等十八人,但部分名单可能存在争议。
学者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指出,关于某些人物(如竺道生)是否属于“十八高贤”存在疑问,需结合史料进一步验证。
这一称谓反映了古代对贤者群体的推崇,尤其在佛教史和隐逸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一种理想化的修行与学术共同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员名单或历史细节,可参考佛教典籍或权威史书。
《十八高贤》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表示十八位德行高尚、品德卓越的人。它是对那些在道德、学问以及品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的尊称。
《十八高贤》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即:十八、高、贤。
十八:拆分为两个部首,即十(数量)+八(数码),共有两个笔画。
高:由一部首组成,即高(高度),共有十笔画。
贤:由一部首组成,即贝(贝壳),共有五笔画。
《十八高贤》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德行传》记载的贤人的名单中。这些贤人以其卓越的才德和品德著称于世,成为后世推崇和尊重的对象。
《十八高賢》(繁体字),与简体字《十八高贤》意义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高”字在古代常写为“髙”,“贤”字则写作“賢”。
他的学识渊博,是当代十八高贤之一。
组词: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十分高兴、贤良淑德。
近义词:十分优秀、有德才兼备。
反义词:品行恶劣、无道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