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田间水道。浍,田间水渠。《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脩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 杨倞 注:“沟澮,皆所以通水。《周礼》:‘十夫之田有沟,沟上有畛。千夫有澮,澮上有道。’ 郑 云:‘沟,广深各四尺。澮,广二寻,深二仞也。’” 汉 张衡 《南都赋》:“沟澮脉连,隄塍相輑。” 唐 戴叔伦 《喜雨》诗:“田家共欢笑,沟澮亦已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曹》:“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 乐 里沟澮皆满。”
(2).借指荒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昔者, 伯夷 、 叔齐 死於沟澮之间,其仁成名於天下。” 章炳麟 《哀山东赋》:“驱丁男以负儋兮,老弱转于沟澮。”
“沟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田间水道系统
指农田中用于排灌的小型沟渠,是古代农业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沟”指较窄的水道,“浍”则是更宽的水渠,两者共同构成灌溉网络。例如《孟子·离娄下》提到“沟浍皆盈”,形容雨水充沛时沟渠被填满的景象。
借指荒野
因沟渠常位于田地边缘或人烟稀少处,引申为荒僻之地。《大戴礼记》记载伯夷、叔齐“死于沟浍之间”,即用此意。
总结来看,“沟浍”既指具体的农田水利设施,又因地理特征衍生出荒野的抽象含义,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语境中的丰富性。
沟浍,指的是地面上的狭长水道,通常指的是山区的水沟。
沟浍由“水”和“土”两个部首组成,共计11个笔画。
沟浍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是对山区小水道的称呼。
沟浍的繁体写法为「溝澮」。
在古时候,沟浍的写法为「溝穢」。
1. 农田中的沟浍起到排水的作用。
2. 沟浍中的水流清澈见底。
沟浍的组词:沟渠、沟渠相连。
沟浍的近义词:水道、水沟。
沟浍的反义词:山丘、土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