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起例的意思、起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起例的解释

(1).定出体例;创立凡例。 钱仲联 《黄公度先生年谱》:“先生既居东二年,与其士大夫交游,稍稍习其文,读其书,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2).指作出规定。《快心编初集》第四回:“每家要米五斗、一石,也是看人家丰俭起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起例”是汉语词汇中具有专业属性的术语,主要应用于文献编纂、制度设计等领域。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起例”指创立体例或规则,特指在典籍编撰、文书拟定过程中确立基本框架和书写规范。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职官制度文献,《辞源》引《宋史·职官志》记载:“凡起例定式,皆由尚书省颁行”,显示其在古代行政文书中的规范作用。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起例”属于动宾结构复合词:“起”作动词表创建、设立,“例”为名词指规范、体例。明代张自烈《正字通》特别注明其与“凡例”的关系:“著书首列起例,犹律书之有总例也”,说明该词与文献编纂学中的体例说明密切相关。

在具体应用中,“起例”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1. 体例创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资治通鉴》时称“司马光先起凡例,始编年事”,体现历史编纂中的体例设计
  2. 规则制定: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载“修志首在起例”,强调方志编纂的规范确立
  3. 格式示范:民国时期《公文程式大全》列有“起例示范章”,提供文书撰写的格式模板

现代汉语中,“起例”多用于学术著作的体例说明部分,如中华书局点校本古籍均设“点校起例”,详述校勘规则与排版格式。该词与“凡例”“发凡”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体例的初始建立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起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定出体例;创立凡例
    指在著作或文献中制定框架、规则或编写规范。例如,元代周德清的《作词起例》即是为词作创作确立体例的典型代表。清代黄遵宪在《日本国志》的编纂中也曾“发凡起例”,即通过明确体例来指导全书结构。

  2. 作出规定
    指在具体事务中设立规则或标准。如《快心编初集》中提到“看人家丰俭起例”,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征收米粮的规定。

二、用法与示例

三、相关文献引用

古典诗词中也有使用,如清代刘家谋的诗句“发凡起例倍精严”,体现对体例严谨性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作词起例》《日本国志》等原著,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春剥折弁髦臕满波茨坦会议不闲猜忮参镂禅祖超特成规城围纯孝楚丝打张鷄儿豆粉鄂托飞遁沸井幅凑扶伤俯首贴耳花腔腰鼓脚力人畿兵羁缠介行禁口痢金叶浚齐开貌空名告身寥狼隶古临职矛戟马铁缪戾内倾内姓撚髭启土善人缌亲松懈坛坫堂帖子天崩地塌缇盎条规吐花讬付侻顺完备违言问官鲜腆销渴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