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牲饩的意思、牲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牲饩的解释

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 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牲饩”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或礼仪场合中的特定祭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牲饩”指用于献赠的生的牛羊猪等牲畜,通常作为祭祀或礼仪中的贡品。其核心意义来源于“牲”(祭祀用的家畜)与“饩”(生的或活的赠品)的组合。

  2. 字词拆分

    • 牲(shēng):特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家畜()。
    • 饩(xì):原指未烹煮的活牲口或生肉,后引申为馈赠的谷物或饲料()。

二、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饩牵竭矣。”杜预注:“生曰饩。”表明“饩”指未加工的活牲口()。宋代诗词如郑獬《贡麟》中“烹割罗牲饩”也印证了其祭祀用途()。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牲饩”与“牺牲”均涉及祭祀,但“牺牲”多指已宰杀的祭品,而“牲饩”强调“生”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左传》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牲饩

牲饩(shēng x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牛( 王)和食(飠),分别是该字的部首和笔画。牲饩可追溯到古代的牺牲仪式,是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和祭品。

牲饩一词的来源与古人祭祀信仰相关。在古代,人们将用斩杀的牛羊作为祭品献给神灵。所以,牲饩的含义也延伸为祭祀时以食物供奉神明的仪式。

牲饩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牲饍」。

在古代,牲饩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牲的写法是「⺧」,饩的写法是「飠并豆」。这些古代的写法也展示了汉字演变和书写形态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牲饩的例句:

1. 每年农历春节,我们家都会举行牲饩仪式。

2. 牲饩的对象通常是人们敬重的神明和祖先。

关于牲饩的组词:

1. 牲畜:指用于农业,屠宰或牲饩的家畜。

2. 祭祀:指以某种仪式或仪式行为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祷告。

关于牲饩的近义词:

1. 祭品:指供奉给神明或用于祭祀的物品。

2. 祭品:指用于祭祀过程中供奉神灵的物品。

关于牲饩的反义词:

1. 非祭祀:指不涉及祭祀仪式的行为或事物。

2. 不供奉:指不给予神灵或祖先供奉祭品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