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奥鲁的意思、奥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奥鲁的解释

(1).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

(2).复姓。 元 有 奥鲁赤 。见《元史》本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奥鲁”是元代特有的军事管理术语,指代军队后勤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军户户籍、军需物资调配及军人眷属管理等事务。《元史·兵志》记载,奥鲁制度是蒙古帝国为保障兵源和后勤稳定而设立的核心军事制度之一。

一、基本释义

“奥鲁”源于蒙古语“ᠠᠤᠷᠤᠭᠠ”(aurugh-a),意为“营地”或“留守处”,汉语音译后固定为专有名词。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职能包括:

  1. 军籍管理:登记并监管军户家庭信息;
  2. 后勤保障:征调军粮、马匹等物资;
  3. 眷属安置:管理出征士兵家属及财产。

二、历史沿革

元代实行“奥鲁赤”制度,由地方官员兼任奥鲁长官。据《元典章·兵部》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全国设121处奥鲁机构,覆盖中原及江南地区,形成中央-行省-路三级管理体系。

三、职能解析

  1. 户籍管控:军户世代为兵,奥鲁负责核查“军户贴户”制度执行;
  2. 赋役征发:按《经世大典》规定,每军户需提供正军一名、辅兵二名;
  3. 司法管辖:涉及军户的民事纠纷由奥鲁审理,体现“军民分治”原则。

四、相关制度

与“奥鲁”并行的有“探马赤军”(镇戍军)和“怯薛”(禁卫军)制度。明代《续文献通考》指出,该制度在元末因军户逃亡逐渐瓦解,最终被卫所制取代。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华书局《元史》点校本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3. 国家图书馆藏《元典章》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奥鲁”是历史与姓氏相关的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军事与行政含义

  1. 古代蒙古军事制度
    指蒙古军队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营地,又称“老营”或“家小营”。这一制度在元代演变为官职,负责管理军队后勤、辎重及军属事务。例如《元史》记载:“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

  2. 元代官职
    元代设立“奥鲁官”,专司军队后勤保障,如物资调配、军属管理等。元世祖时期曾下令地方官员兼管奥鲁事务,确保军队稳定。

二、姓氏含义

“奥鲁”作为复姓存在,元代有名为奥鲁赤的官员,其事迹载于《元史》本传。该姓氏可能与蒙古部族或官职传承相关,但具体渊源记载较少。

三、词源与演变

“奥鲁”源于蒙古语“阿兀鲁黑”(复数形式“阿兀鲁兀惕”),直译为“留守者”。随着蒙古帝国扩张,这一概念被纳入行政体系,成为元代军事管理的重要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元代官职或蒙古军事制度,可参考《元史》《元经世大典》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大计鸨妇被中香炉表里相依必固笔囊瓟瓥伯颜不安其室布告长沙抢米风潮长信宫焯耀道德活动帝国主义对歌笃脩恩重丘山高卬鼓唇摇舌含文鹤湖呼号鹘仑诫律纠绞九执考评括发连颠连州跨郡灵川灵篆临时施宜緑酒骂吻没挞煞幪幪猱狞杷罗剔抉判断配属钱平切骨之仇青篾七足八手伤心少敍神锋深透食不求甘十客逃丁韬光韫玉田婆罗投斋猬毛霄翰小妳妳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