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膏剩馥的意思、残膏剩馥的详细解释
残膏剩馥的解释
见“ 残膏賸馥 ”。
犹馀泽。剩馀的美好事物。《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赞》:“它人不足, 甫 乃厌餘,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 明 宋濂 《梅府君墓志铭》:“府君叹曰:‘吾之文非不如今人,彼藉吾残膏賸馥者,取青紫如拾芥。’”亦作“ 残膏剩馥 ”。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 鸡林 求。”亦省作“ 残賸 ”。 宋 吕南公 《游子篇》:“雄豪弃残賸,声色化耳目。”
词语分解
- 残膏的解释 残馀的灯油。亦指将灭的灯。 宋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诗:“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明 沉自然 《晓别曲》:“残膏无燄泪花红,不语含顰两相向。”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
- 剩馥的解释 馀香;遗泽。 宋 楼钥 《回赵昌甫监岳启》:“不图加念于陈人,使得远沾于賸馥。” 明 王光承 《与吴六益》:“学 宏 嘉 诸子,而袭其餘论,盗其賸馥,是扫舍人之门之类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
网络扩展解释
“残膏剩馥”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残膏剩馥(拼音:cán gāo shèng fù)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或文化遗产,尤指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
- 残膏:剩余的油脂,代指前人未尽的精华;
- 剩馥:残留的香气,象征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新唐书·杜甫传赞》:
“唐诗人杜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意为杜甫的诗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遗留的文学精华滋养了后世文人。
三、用法分析
- 比喻前人遗产: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如典籍、思想等。
- 例:明代宋濂《梅府君墓志铭》提到:“君之文非不如人,今彼籍吾残膏剩馥者,取青紫如捡荠。”
- 中性偏褒义:强调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但若滥用前人成果,可能含轻微贬义。
四、相关成语
- 同义词:余膏剩馥、剩馥残膏(词序不同,但含义相近,指女子妆后脂粉或文学遗产)。
- 反义词:无源之水(强调缺乏传承)。
五、权威来源参考
- 汉典、《新唐书》等均明确其核心含义为“前人文学遗产”。其他变体如“剩馥残膏”则侧重不同语境(如闺中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残膏剩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残存的香气仍然浓郁可爱。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殳”和“⺧”,总共有20个笔画。它源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描述,原句是“残膏剩馥,其味无其名。”。在繁体字中,可以写作「殘膏剩馥」。
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只是在字形上的微小差异。现在,这个成语通常以「残膏剩馥」的形式流传。
以下是关于《残膏剩馥》的一些例句:
1. 这首诗美妙绝伦,仿佛在诉说着《残膏剩馥》。
2. 尽管岁月流逝,爱情的香气仍在心间残膏剩馥。
与《残膏剩馥》相关的组词有:残香、剩香等。
没有特定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可以与《残膏剩馥》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