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家的意思、都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家的解释

周 代王子弟、公卿、大夫的采地。《周礼·秋官·方士》:“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 郑玄 注:“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先秦典籍中,其含义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代文献注疏,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核心含义:西周分封制度下的特定行政单位

“都家”特指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的一种行政区域划分单位。它并非指普通的家族或家庭,而是具有政治和地域管理属性的实体。

  1. “都”的含义: 在古代,“都”常指国都、大邑或重要的城邑。在分封制下,它可指诸侯国的都城或较大的采邑中心。
  2. “家”的含义: 此处的“家”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而是指卿大夫的封地或采邑。卿大夫是次于诸侯的贵族阶层,其封地称为“家”或“采邑”。
  3. “都家”的合成义: “都家”合称,具体指代的是卿大夫在其封地内所建立的、作为行政中心的城邑或治所。它是“家”(卿大夫采邑)的核心区域,类似于小型的“都”。可以理解为卿大夫一级贵族在其封地内设立的行政中心或主要城邑。

二、 文献依据与权威解释

该词最经典的出处及权威解释见于儒家经典《周礼》及其注疏:

  1. 《周礼·秋官·方士》: “方士掌都家。” 这是“都家”一词最直接的文献来源。这句话表明有名为“方士”的官员掌管“都家”的事务。
  2. 东汉·郑玄注: 郑玄在注释《周礼》此句时明确指出:“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 这是对“都家”最权威、最直接的定义。它说明“都家”就是王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卿)以及大夫这些贵族所受封的采邑(封地)。
  3. 《周礼·夏官·大司马》郑玄注: 郑玄在另一处注释(《大司马》“家以号名”句)中再次阐明:“家谓食采地者之臣也。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之采地。” 这里进一步区分了“都”和“家”的等级:“都”指王子或三公(最高级别的官员)的采地,“家”指一般卿大夫的采地。而“都家”作为合称,则涵盖了这两类贵族采地。
  4.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 王引之在考据中也支持郑玄的解释,认为“都家”即指“都鄙”(都鄙是王畿内采邑的统称)中的“都”和“家”。

三、 总结

“都家”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的古语词: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都家”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古代文献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都家”指周代王子弟、公卿、大夫的采地(封地)。其中:

二、文献出处

源自《周礼·秋官·方士》:“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 郑玄注:“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地。”

三、历史背景

周代实行分封制,根据封地等级划分:

  1. 大都:位于边疆地区(畺地);
  2. 小都:位于县级区域(县地);
  3. 家邑:位于稍偏远地区(稍地)。

四、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都家”为成语,表示“家庭成员均有才能”,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误传或引申义。

五、发音与用法

建议结合《周礼》等古籍原文进一步研究其制度背景。若需现代用例,可参考中“成都家园国际酒店”等地名化用,但需注意与古义的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谤铄半宵抱歉拔足本典并视冰箱鸧鸧差役常涂担不起道恼叨餂顶缺栋号东极防拟飞弓分批负恩忘义槅门鳏寡孤惸鬼使神差过房还级崋山间不容缓降部兼明金错刀锦鲤客饭客省量揆乱政涊淟跑码头棚民凄绝汽轮青鹢然灯桑苏西宫劭令折讼史稿时形属兵顺恕四华苏小颓惰橐駞微计文部文敏五刑险妆枭风逍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