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志的意思、善志的详细解释
善志的解释
善于记述。《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是以《春秋》书 齐豹 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其善志也。” 杜预 注:“记事之善者也。”
词语分解
- 善的解释 善 à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熟悉:面善。 办好,弄好:善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善志"是一个相对少用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字义拆解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善于记述、记载
- 字义解析:
- 善: 本义指吉祥、美好(《说文解字》:“吉也”),引申为擅长、善于。
- 志: 本义指心意所向(《说文解字》:“意也”),引申为记录、记载(如“地方志”、“杂志”中的“志”)。
- 词义解析: 将“善”与“志”结合,“善志”可理解为“擅长记录”、“善于记述”。这里的“志”取其“记载、记录”的动词义项。
- 用法示例: 常用于形容史官、文人或著作在记录史实、描述事物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例如:“史官善志,故不虚美,不隐恶。”(史官善于记载,所以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
-
良好的志向、美好的意愿
- 字义解析:
- 善: 在此取“良好、美好”的形容词义。
- 志: 在此取“志向、意愿”的名词义。
- 词义解析: 将“善”与“志”结合,“善志”可理解为“美好的志向”、“善良的意愿”。
- 用法示例: 此用法相对更少见,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强调志向或意愿本身是良善的、积极的。例如:“虽处困厄,不改其善志。”(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改变他美好的志向。)
“善志”的核心含义取决于“志”在具体语境中的侧重点:
- 当“志”侧重“记录、记述”时,“善志”意为善于记载、擅长记述。
- 当“志”侧重“志向、意愿”时,“善志”意为良好的志向、美好的意愿。其中,“善于记述”是其更常见和主要的含义。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善”和“志”的条目解释及古汉语用例分析。
- 字源解析参考《说文解字》(许慎撰,中华书局影印本)对“善”和“志”的本义说明。
- 古汉语用法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辞源》(商务印书馆)的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善志”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善于记述”,主要用于形容对事件的准确、详实记录。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根据《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善志”指在文献或史书中对事件进行恰当且具有警示意义的记述。例如,《春秋》通过记载“齐豹曰‘盗’”等案例,旨在惩戒不义行为,因此被称为“善志”。杜预注解说:“记事之善者也”,即强调其记录方式的典范性。
-
应用场景
- 在文献编纂中,如地方志的修订,常强调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来“完善志稿内容”,体现“善志”的实践意义。
- 《淮南子》中的句子“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则扩展了词义,可引申为“人若缺乏正确的志向或目标,即使勇猛也会受挫”。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且文献出处需进一步考证。
-
权威来源与参考
高权威性资料(如汉典、沪江词典)均以“善于记述”为核心释义,其他含义需谨慎引用。近义词如“详录”,反义词暂无明确对应词。
“善志”本义强调记述的准确性和教化意义,常见于历史文献;部分语境中可延伸至个人志向,但需结合原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标韵笔端兵谋部送不知薡蕫藏户长衢吃不过迟命蛋花汤祷念递申东搜西罗发蒙解缚旛竿風檣焚杅鵩鸟根钝龟年鹤算贵位故我蒿恼河东合婚呼伦贝尔草原家蚕较亲墐泥嫉怒酒中趣困惫浪传链反应录蔌买关节盲风妒雨梅片逆违哝哝唧唧衄挫偏裻千乘麡床穷神知化鬈笄覰觎鸲鹆舞荣味伸义市舶司守器顺文四蕃耸擢天纲铜緑推己及人咸泉先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