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卒的意思、散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卒的解释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战国策·魏策一》:“臣闻 越王 勾践 以散卒三千禽 夫差 於 干遂 。”《史记·朝鲜列传》:“将军 杨朴 失其众,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宋 秦观 《谋主》:“昔 张綉 以精卒追 魏 师, 贾詡 以为不可,已而果败;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2).零散的士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发 江 淮 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十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卒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字义解析

“散卒”为复合词,由“散”与“卒”组成:

二、核心含义

  1. 军事术语:指战败后溃逃、失散的士兵。

    例证:《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皆走,散卒多降楚。”描述刘邦军队溃败后士兵四散投降。

  2. 引申义:泛指脱离组织的零散人员,或失去统领的群体。

    例证:清代魏源《圣武记》:“收合散卒,复振军威。”指重新集结溃散的兵士。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文献用例

  1. 古代典籍:

    《资治通鉴·唐纪》:“安禄山既败,散卒匿于山谷。”描述安史之乱后残兵藏匿山林。

  2. 近现代用法:

    郭沫若《洪波曲》:“收编散卒,重整抗日力量。”体现引申义中的“重新整合”含义。

五、语义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散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àn zú,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被击溃、无组织纪律的士兵或军队,也引申形容人员不齐、组织松散或管理混乱的状态。该词最早用于军事语境,后扩展至其他领域(如团队管理、社会群体等)。


详细解析

  1. 历史起源

    • 原指古代战争中溃败的士兵。例如《战国策·魏策一》记载:“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意为勾践用溃散的士兵击败夫差。
    • 《史记·朝鲜列传》提到“收散卒復聚”,即重新集结溃散的士兵。
  2. 扩展含义

    • 从军事场景延伸至形容任何缺乏组织性的群体。例如宋代文献中用“散卒”指代零散的士卒或临时招募的民众。
  3. 现代用法

    • 可用于批评团队、企业等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混乱状态,如“公司裁员后,员工如散卒般士气低落”。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权威出处

主要见于《战国策》《史记》《三国志》等古籍,以及宋代文献。现代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亦收录其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逼云波涛不断苍山川端康成穿红着緑出参但已风华感传瓜虀还籍甲骨建首鸡豆子鸡鹄谨启九夏机心械肠扛抬旷课流丹醴液鸾胶履险鸣林拗捩弄管调絃排解黥军七絃全一全运会屈缭曲木几日常如令僿野擅壑专丘折么守终孰视贪重讨饭鷏鸟跳博替漏投足土匟万选青钱委政危滞汙斥五大运动仙伯相贸仙界弦乐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