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rgeant first class ]∶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2) [a person of virtue]∶指贤能之士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
(1).道德高尚的人。《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人许性天上士,自惭理学名儒。”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十六:“上士守其中,下士劳其形。”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孙诒让 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秦 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周书·辛昂传》:“六官建,入为司隶上士,袭爵 繁昌县公 。 世宗 初,授天官上士,加大都督。”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唯 周 ( 北周 )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为上士,佐郎为下士。”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释氏要览·称谓》引《瑜珈论》:“无自利利他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上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在军事体系中,上士是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级别,通常授予经验丰富、具备指挥能力的士兵。例如:
周代至秦代官制中,上士为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的官职,属中层官吏:
指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
在佛经中,上士是对兼具自利利他品格的菩萨的尊称: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领域(如周代医官制度中的“上士”),可进一步说明需求。完整引用来源可查看、2、3、5、6等。
上士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丰富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详细介绍有关上士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上士这个词由上和士两个字组成。其中,上的拆分部首为一,士的拆分部首为士。上士的总笔画数为9画。
上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中。在这里,它用来描述君子、有德行的人的品质。
上士的繁体字为「上士」。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上和士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1. 这位学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上士。
2. 那位将军被誉为军中的上士。
上士作为一个词语,一般不和其他词语组成词组。
近义词包括:贤人、君子、高手、达人。
反义词包括:下等、庸人、凡人、凡夫俗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