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色,改变脸色。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凛龙颜而色作,振虎威而声厉。”
“色作”的汉语词典释义
“色作”是由“色”与“作”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其核心意义为“脸色突然改变”或“神情骤然变化”,多用于描述因情绪波动(如惊恐、愤怒、羞愧)导致的面部表情变化。以下是详细解析:
色(sè)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3页。
作(zuò)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820页。
组合义:“色作”即“脸色突然变化”,常见于古籍中描述人物情绪剧烈波动的场景。
表惊恐失色
释义:孔子神色骤然变得严肃庄重。
来源:《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表愤怒或激动
释义:(若被人指责谄媚他人)则会突然面露怒色。
来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第356页。
综合来源:《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色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è zuò,其核心含义为作色、改变脸色,通常指因情绪波动(如愤怒、威严等)导致的面部表情变化。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色”(表情、脸色)和“作”(表现、动作)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脸色发生变化”。例如,唐代白居易在《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中写道:“凛龙颜而色作,振虎威而声厉”,形容汉高祖威严时面容的变化。
使用场景
相关扩展
例句参考
总结来看,“色作”是一个偏文言的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情绪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等古籍文献。
阿门八陈笆篱子贬斥不安本分操奇潮涨潮落崇玄学充裕蠢俗唇亡齿寒崔崪大兄东海扬尘反复手凤勒扶辅赶速稿案门高産公昆弟狗油黑炭涸辙之鲋鸿露后备兵黄鹄曲黄杨厄闰讲扬谫智绞死家主翁劫击惊魂甫定钧平局外之人沮谪举止自若龙脑菊驽马铅刀泼天大祸签子奇隽青丝鞚亲戚穷神观化祈禳酋长气息奄奄荣木入场券潸流申复外闾违拗猥役汙衊享鼎霞暎邪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