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试得中。亦泛指科举考试得中。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 胡吏部 万青 等,会试皆以对策获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毛俟园 藻 ﹞赴 金陵 乡试……榜揭, 毛 获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赓缦堂杂俎》:“是岁春闈, 昆明 获雋七人,前所未有也。”参见“ 获隽公车 ”。
“获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获隽”原指在科举考试中得中,尤其是会试(明清时期科举的第二级考试)及第。该词由“获”(获得)和“隽”(同“俊”,才智出众)组成,字面意为“获得杰出”,引申为通过考试选拔脱颖而出。
清代科举中,“获隽公车”指入京应试并中选(“公车”为汉代举人入京的代称)。
“获隽”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科举成功,强调通过竞争取得功名。如需更全面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北江诗话》《随园诗话》等清代文献。
获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得到聪明才智”或“获得智慧”。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获”和“隽”。
获这个字的部首是“⼀”,总共有10个笔画。它的拼音是“huò”。获是由“艾”和“协”组成的,原始含义是指在植物茎叶上结实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得到”、“获得”的意思。
隽这个字的部首是“阝”,总共有12个笔画。它的拼音是“jùn”。隽是由左边的部分表示“隹”和右边表示“卡”。它的本义是泛指小鸟,后来引申为聪明、才华出众的含义。
获隽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篆书时期的字形里,获的字形中间是一个“宀”字,代表聪明才智被装在“宀”字之中,而隽的字形则是一个“隹”的旁边加上一个“卡”字,表示才智出众的小鸟被困住。
在繁体字中,获的字形变成了“獲”,而隽的字形则变成了“雋”。繁体字保留了古汉字的结构和字形特点。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获是由“虍”和“舟”组成的,而隽则由“隹”和“川”组成。
以下是获隽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1. 他勤奋学习,终于获得了隽永的智慧。
2.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聪明才智隽永不衰。
除了获隽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
组词:获得、获胜、获利、聪明、才智。
近义词:聪慧、明智、机灵、才干。
反义词:愚笨、无知、愚蠢、笨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