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戡夷的意思、戡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戡夷的解释

平定。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序》:“神武震发,羣雄戡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戡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平定”,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层面的征服与治理。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演变

  1. 《论语》渊源:
    源自《论语·为政》“戡乱世而不见乱者,唯周公”,最初指周公以智勇平定乱世,后引申为帝王将帅的军事行动。
  2. 历史用例:
    三国时期曹植在《〈武帝诔〉序》中写道:“神武震发,羣雄戡夷”,形容曹操以武力统一群雄割据的局面。

三、用法与语境


四、相关词汇


五、现代延伸

如今该词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军事或政治色彩。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论语》注疏类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戡夷》的意思

《戡夷》(kān yí)在古汉语中有着“平定夷狄”的意思。它由“戡”和“夷”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戡夷》的拆分部首为扌和大,根据统一规范,属于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扌为手的异形,“戡”本字的部首应为戈。

《戡夷》的总笔画数为19,其中“戡”的笔画数为8,而“夷”的笔画数为11。

来源

《戡夷》一词最早出现在《书经·大禹谟》中,原本用作描述大禹平定狂水的勇猛之举。

繁体

《戡夷》的繁体字为「戡夷」,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用于《戡夷》一词的汉字可以采用简化的字形,例如:“戡”可以写作“戋”,“夷”可以写作“弌殳乙”。

例句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戡夷了边境地区的叛乱,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组词

戡乱、戡定、夷平、夷服等。

近义词

平定、平复、制伏、镇压等。

反义词

激起、煽动、蛊惑、反叛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