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经扫地的意思、五经扫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经扫地的解释

谓丧尽儒者尊严。 唐 祝钦明 博通五经,为国子祭酒,而阿附冀用。一日 中宗 与群臣宴, 钦明 作《八风舞》,其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盼,令人不堪, 卢藏用 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事见《新唐书·祝钦明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经扫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成语字面指“五经(儒家经典)被扫落在地”,比喻文人丧失尊严或斯文扫地的行为,也暗指圣人之道衰微。五经具体指《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典籍,因此成语也引申为文化不受尊重或文人自损形象。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新唐书·祝钦明传》。唐代国子祭酒(最高学府官员)祝钦明为讨好皇帝,在宴会上表演“八风舞”。他体态肥胖,舞蹈时摇头晃脑、挤眉弄眼,丑态百出,引得众人发笑。吏部侍郎卢藏用见状感叹:“此举令五经扫地!”暗讽他身为儒学高官却行为失格,辱没文人风范。

  3. 深层含义

    • 文人失格:强调知识分子应恪守道德操守,若为名利丧失气节,则被视为“斯文扫地”。
    • 文化衰微:暗指当权者不重学问或社会风气轻浮,导致传统文化被轻视。
  4. 例句与用法
    明代《幼学琼林》曾用此典:“五经扫地,祝钦明自亵斯文”,进一步强化其贬义色彩。现代多用于批评文人媚俗或文化被庸俗化的现象。

这一成语通过历史典故,生动揭示了文人与文化尊严的重要性,兼具讽刺与警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经扫地》的意思

《五经扫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五经扫地,也就是指五经尽皆归之于尘土,比喻某个学问、知识等不被重视或被摒弃。

《五经扫地》的部首和笔画

《五经扫地》这个成语共有11个笔画。其中,《五经扫地》的部首是“扫”,读音是sǎo,表示“扫帚”。

《五经扫地》的来源

成语《五经扫地》最早出现在《汉书·河渎赋》中,成为汉赋中的诗句。原本是用来形容汉武帝开辟河渎之地,重建祖庙,而举宗正所持《五经》之书籍以示庆祝的一种场景。后来由于历史演变,成语的含义发生了转变。

《五经扫地》的繁体写法

《五经扫地》的繁体写法为《五經掃地》。

《五经扫地》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五经扫地》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方式为「五經掃地」。

《五经扫地》的例句

他自负才学,在学术领域自认为是行家里手,却不知道自己对于该领域的知识只是“五经扫地”。

《五经扫地》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六艺稀世、博闻强记

近义词:文理之别

反义词:学富五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