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僻陋暗昧。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故我之所以能安於僻愚,不慕势利者,我父既不以养己者责我,而又宽我儿女猥众之忧故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但谓字列为义,无復章句,书名僻愚,义旨隐奥。”
“僻愚”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
指人思想狭隘、见识浅薄,常形容眼界狭窄、缺乏开阔认知的状态,与“博学多闻”形成反义对比。
构成分析
引申特点
可批评固守小圈子、对外界无知的人,如宋代叶适曾用“安于僻愚,不慕势利”描述甘于封闭生活的人(《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
该词兼具地理与思想的双重封闭性,既可指具体环境(如穷乡僻壤),也可指抽象认知状态(如见识浅薄)。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侧重方向。
《僻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愚昧无知、思想狭隘的状态。
《僻愚》是由「人」和「口」两个部首组成的。部首「人」表示人类,「口」表示言语。总共有9画。
《僻愚》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意是指城邑或村落偏僻而不发达。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的思想陈旧、无法接受新事物,与时代脱节。
《僻愚》的繁体字为「僻愚」,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僻愚」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
1. 他一直拒绝接受新观念,真是太僻愚了。
2. 这种思维方式太僻愚,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 近义词:愚昧、闭塞、顽固
2. 反义词:开明、聪明、睿智
1.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超乎常理
2. 见识短浅:形容见闻少,思想狭隘
3. 孤陋寡闻:形容知识贫乏,见识狭隘
总之,「僻愚」形容一个人思想陈旧,不能接受新事物,与时代脱节。只有不断开拓、学习,才能避免沦为「僻愚」之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