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6*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驼肩汉语 快速查询。
“驼肩”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人的肩膀向前下方弯曲,类似驼背的体态,常用于比喻人举止低垂、缺乏自信的状态。
详细解释:
该用法强调身体姿态带来的心理暗示,如《查字典》指出,这种姿态会让人显得沮丧或畏缩,常见于文学或日常语境中描述自卑、消沉的形象。
特指旧时四川地区妇女上衣肩部的装饰性布饰。
来源与例证:
李劼人在小说《死水微澜》中描述:“葱白洋布衫的袖口驼肩是青色宽边”,说明这种布饰多用于传统服饰的滚边设计,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类似用法也出现在《大波》等作品中,印证其为四川方言中的服饰术语。
驼肩是指人们因身体姿势不正确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而导致肩部向前下方凸起的一种病症,同时也是指该病症的名称。
驼肩的部首是马(马在汉字中作为部首,表示与马有关的事物),驼肩的拆分笔画分为8画。
《驼肩》这个词最早见于明代的《事林广记》,用以形容人因低头弓背而形成的驼背状。
《驼肩》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駝肩」。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驼肩」的写法为「馱脊」,其中「馱」是指背负,「脊」是指背脊。
他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逐渐形成了驼肩。
驼背、驼峰、骆驼、肩胛骨、锁骨。
驼背、圆肩。
笔直挺拔、挺胸抬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