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格的选拔。 唐 崔嘏 《授宇文临翰林学士制》:“资尔令猷,副我殊选。”
(2).特出的人选。 宋 苏轼 《杭州谢表》:“入奉禁严,出膺方面,皆人臣之殊选,在儒者以尤荣。”
殊选,汉语复合词,由"殊"与"选"构成语义组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3卷第1256页载其核心含义为"特殊选拔",指超越常规的遴选制度。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孝和帝纪》"特蒙殊选,入综机务",记载东汉时期对特殊人才的破格任用。
在古典文献中,"殊选"多指帝王对臣子的超擢任用。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宋真宗曾"以殊选待非常之才",强调其选拔标准的严苛性与荣誉性。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非有殊选,何以得人",则突显该词在政治人才选拔中的特殊地位。
现代汉语使用中,词义延伸至各领域的特殊选拔机制。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第987页补充说明,该词可指"通过特殊程序选拔人才",如科研领域的青年学者培养计划、体育竞技的国家队选拔等。近义词"特选""甄拔"虽语义相近,但"殊选"更强调选拔结果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8)特别指出,该词在明清科举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与"制科""荐举"等选官制度并提。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辨析"殊选非幸进,乃因才施用",强调其选拔过程应具备公正性与专业性。
“殊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破格的选拔
指超出常规标准的人才选拔方式,常用于古代官员任免或特殊人才擢升。例如唐代崔嘏在《授宇文临翰林学士制》中提到“副我殊选”,即强调破格提拔之意。
特出的人选
表示被选拔者是杰出、与众不同的人才。宋代苏轼在《杭州谢表》中写道“皆人臣之殊选”,即指被选者具有非凡才能。
构词分析
“殊”本义为“不同、特别”(如“殊途同归”),引申为“突出、超越”;“选”指选拔、挑选。组合后强调选拔标准或结果的特殊性。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例如:“无需特殊选项即可使用此功能”,此处“殊选”指特定选择属性。
“殊选”兼具动词(选拔方式)与名词(选拔结果)的双重含义,核心在于“特殊”与“超越常规”的语义特征。
避寿摧拉德履禘尝东铭堕嬾伐谋梵我一如风措風術奋恚附就丐者挂历航路洪武花丁悔遁家次间隙焦巴巴机场积骸卙卙金库几希局促圹远亏折楛羽累黍卢儿面世冒顿目空四海内声能言黏天捏舌头片言只字慓士萍合凭信缱绻司牵羊担酒弃骸软簌簌三折笔识学衰亲束身受命溲便缩图托卢慰喭无晓夜相随消泮校棊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