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课的意思、敦课的详细解释
敦课的解释
督促考核。《宋书·文帝纪》:“有司其班宣旧条,务尽敦课。游食之徒,咸令附业。”《魏书·卢道将传》:“﹝ 道将 ﹞优礼儒生,励劝学业,敦课农桑,垦田岁倍。”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课的解释 课 (課) 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使
专业解析
敦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督促与考核,强调通过监督和检查来确保事务的执行或任务的完成。该词在古代文献及特定专业领域(如农政、吏治)中使用较多,现代汉语中相对少见,但仍保留在学术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 敦:意为“督促”、“催促”、“恳切地要求”。
- 课:此处指“考核”、“查验”、“征收(特指赋税)”或“规定的任务/工作”。
- 合义:“敦课”即指对某项事务或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与考核,以确保其按要求完成或达到预期目标。它包含“督促执行”和“检验成效”两个层面。
二、具体应用与语境
- 农政领域:最常见于古代农业管理文献,指督促农民耕作并考核其农事成效。例如,官府会“敦课农桑”,即督促百姓进行农业生产(耕种与蚕桑),并对其成果进行查验。这体现了古代重农政策下的管理手段。
- 吏治与行政:指对官员或下属的工作进行督促与考核。上级部门会敦课下属按时完成公务,并对其政绩进行评定。
- 赋税征收:在特定语境下,“课”可指赋税,“敦课”则含有督促完成赋税征收任务之意。
- 学业与修养:在更广义上,也可用于督促学业或道德修养的实践与检验。
三、词义特点
- 强制性/责任性:通常带有官方或上级对下级的指令性色彩,强调被敦课对象有责任按要求完成任务。
- 过程性:不仅关注结果(考核),也强调过程中的督促。
- 目标导向:目的是确保特定事务(如农业生产、公务、赋税)得以有效执行和完成。
四、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敦课”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研究古代制度、历史文献或特定专业论述中。其含义常被更常用的词语如“督促”、“考核”、“督查”、“督办”等所替代或分解表达。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中国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辞典之一)对“敦课”有明确收录和释义,强调其“督促而课之”的核心含义。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侧重古汉语和文史工具书)在相关词条(如“课”)的释义及引用的古代文献例句中,也印证了“敦课”在古代行政和农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敦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督促考核,常用于描述对政务、学业或生产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敦:本义为“厚道、诚恳”,引申为“督促、勉励”。例如《魏书》中“敦劝农桑”即强调对农业的鼓励。
- 课:原指“教学科目”,后扩展为“考核、查验”。在“敦课”中特指对事务的考察与验收。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宋书·文帝纪》提到“有司其班宣旧条,务尽敦课”,指官员需按旧规督促考核政务,使游民回归本业。
- 《魏书·卢道将传》记载卢道将“敦课农桑,垦田岁倍”,说明通过督促考核,农田开垦成效显著。
3.应用场景
- 政务管理:多用于官府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如税收、户籍等。
- 生产活动:常见于古代农业社会,强调对农桑事务的考核与推进。
- 教育领域:偶尔用于学业督促,但文献中较少见。
4.现代关联
- 现代汉语中,“敦促”“考核”等词继承了“敦课”的部分语义,但“敦课”本身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宋书》《魏书》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卬然跛匡谶语雏本地带二篆返衷忿激抚署沟槽乖盭雇借过场寒燠河奔海聚合钤胡扑掩急案酱瓿检慎见笑矜才矜僞击排久久不忘就请旧望镌琢侃侃誾誾可惜陆弟罗罻谩藏孟夏明师某某人丕地潜顿侵偪焭单丘冢日行千里荣福蛇粟食贡兽穷则啮数典忘祖吮舐鼠矢讼筩太上忘情汤玉五花官诰无与湘罗贤人君子闲田小丑跳梁西亳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