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密的意思、三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密的解释

佛教密宗以结印为身密,诵呪为语密,观理为意密。“三密相应”为修密之要。《菩提心论》:“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三意密者,如住瑜珈,相应白浄月圆,观菩提心。” 南朝 梁 萧纲 《大6*法颂》:“三密不限,四辩难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密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三密

在汉语词典及佛教术语中,“三密”指密教修行的核心法门,即身密、语密(口密)、意密,三者共同构成修行者与佛菩萨“相应”的实践体系。其概念源于印度密教,后由中国唐代密宗发扬光大,成为真言宗、东密等流派的根本教义之一。


一、三密的具体含义

  1. 身密(身业相应)

    指通过特定的身体姿势、手印(印契)与佛菩萨的身业相应。例如结“大日如来定印”“施无畏印”等,象征佛的慈悲与力量。修行者借手印净化行为,达到身心清净。

  2. 语密(口密,语业相应)

    即诵持真言(咒语),如“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或“大悲咒”。真言被视为佛菩萨的密语,具有净化语言、沟通法界的作用。诵咒时需专注音声与韵律,使言语与佛的智慧相应。

  3. 意密(意业相应)

    指观想佛菩萨形象、种子字或曼荼罗,使心念与佛的觉悟境界合一。例如观想大日如来、月轮或“阿”字,以净化杂念,契入空性。


二、文化渊源与权威释义

“三密”理论体系化见于唐代密宗经典《大日经》,经中强调:“三密相应,可即身成佛。”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为:“身、口、意三者,皆具不可思议之业用,故云密。” 其核心在于通过三密修行,使凡夫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实现“即身成佛”。

学术支持来源:


三、文化影响与当代意义

“三密”不仅为宗教实践,亦融入东亚文化。例如敦煌壁画中的手印、日本真言宗的“阿字观”、藏传佛教的咒语诵持等,均体现三密思想。现代语境下,“三密”常被引申为专注身心意的调和之道,象征内在修持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注:本文释义综合佛教典籍及权威辞书,内容符合学术规范与文化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三密”是佛教密宗(金刚乘)的核心修行概念,指通过身、口、意三方面的秘密修持,达到与佛相应的境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三密的基本构成

  1. 身密(梵语:ka^ya-guhya)
    指通过身体动作或姿势(如结手印、跏趺坐)与佛的身业相应。例如,密教修行者结“金刚印”或“莲花印”,象征佛的庄严法相。

  2. 口密/语密(梵语:va^g-guhya)
    通过诵持真言(咒语)与佛的语业相应。如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认为咒语蕴含佛的智慧与能量,能净化语言业障。

  3. 意密/心密(梵语:mano-guhya)
    通过观想佛菩萨形象或佛法义理(如月轮观、菩提心观)与佛的意业相应。修行者需专注心念,使意识与佛的智慧合一。

二、三密的修行核心:三密相应

密教强调“三密相应”,即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三者同时修持,达到与佛的身、口、意完全契合,最终实现“即身成佛”。

三、显教与密教对三密的诠释差异

四、有相三密与无相三密

五、经典依据

总结而言,“三密”既是密教的实践法门,也是佛与众生本质无别的理论基石。通过三密修行,众生可转化凡夫身、口、意,最终证悟佛果。

别人正在浏览...

保家保债表灵采席池头椽笔创钜痛仍处势丹凤舄东荡西除饵结烦殷飞伞丰韵分统焚芝佛盘改治鼓囊囊熯热浩慨横虫郊邑架设竞发九代拒逆开甲口惛寇剧跨虚连裾离羣毛谷南库爬罗佩玦溥畅骞扑秦成清艳琦善壬佞辱駡傻冒儿沙势生骨神使社屋石林精舍守战坦坦嘽咺淘物题地头工退婚嵬丽骫靡綫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