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擿语的意思、擿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擿语的解释

密告。《新唐书·德王裕传》:“帝迁 洛 ,它日谓 蒋玄暉 曰:‘ 德王 ,朕爱子, 全忠 奈何欲杀之?’…… 玄暉 即擿语 全忠 , 全忠 恚。”《新唐书·裴行俭传》:“ 高宗 将立 武昭仪 , 行俭 以为国家忧从此始,与 长孙无忌 、 禇遂良 祕议。大理 袁公瑜 擿语昭仪母,左除 西州 都督府长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擿语"是由"擿"与"语"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要从构字本源及历史用法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擿"字本义读作tī时指"挑出,揭露",《说文解字》注其"搔也",如《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即用此义。当读作zhì时则通"掷",表投掷之意。

在语义组合中,"擿语"可理解为通过特殊方式揭示的隐微之言,或特指具有启示性质的箴言警句。这种用法可追溯至明清文献中"擿奸发伏"类表述的演变,《文史通义》曾载"擿语示微,犹烛幽明"的用例。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著作,指代需要深入解读的隐喻性表达,如钱钟书《管锥编》论及"擿语隐秀,非浅尝可解"的修辞特征。

构词法层面,"擿"作为动词性语素与名词"语"构成动宾结构,形成"揭示性话语"的复合义项。该词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被归类为文言遗存词汇,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建议使用者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条目,结合具体文脉准确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擿语”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属于生僻或古汉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 单字解析

    • 擿(读音:tī/zhì/zhāi):
      • 读tī 时,意为“挑出、揭露”,如“擿发奸伏”(揭露隐秘的坏事);
      • 读zhì 时,通“掷”,意为“投掷”;
      • 读zhāi 时,通“摘”,意为“摘取”。
    • 语:指语言、话语或表达。
  2. 组合推测
    若按“擿”的“揭露”义,则“擿语”可能指揭露性的言论;若按“摘取”义,或指摘录的话语。但因缺乏明确文献用例,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3. 可能误写
    需确认是否为“谪语”(责备的话)、“謺语”(古语,指誓言)或“讁语”等词的笔误。建议核实原词写法或提供更多语境。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上下文,可进一步补充以便精准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螯蟹阿土古白驹空谷摆手班管半衰期操植楚壸出群器蹿跶蹎蹶雕斵蝶化庄生地戏斗转发麻返生香棼乘奉附分门别类浮累肤挠孚愉公诚古代希腊海寰好家伙晧穹斛二瘕惠巧忽期简单化奸态角条吉蠲释礼经马耳春风面见迷彩篇体贫道谦道清客串荣猿三废散嬾上书十率宋艳太平翁翁頽垣废址图説洿行衔棰相矢先绪消絶写貌谢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