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老五更的意思、三老五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老五更的解释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老五更”是中国古代尊老敬贤的一种礼制,源自周代养老制度,多见于儒家经典记载。该词由“三老”和“五更”两部分组成,具体释义如下:

词义解析

  1. 三老:指从民间选拔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代表天、地、人三才,负责教化民众。《礼记·文王世子》载:“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强调其社会教化职能(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礼记》原文)。
  2. 五更:一说为退休的高级官员,因通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而称“五更”;另一说认为“五更”与“三老”并称,同指年高德劭者。汉代班固《汉书·礼乐志》记载“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可见其与国家礼制密切相关(来源: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

历史背景

此制度在汉代被纳入国家祭祀体系,皇帝常亲自奉养“三老五更”,以彰显“孝治天下”的理念。据《后汉书·礼仪志》描述,仪式中皇帝需向三老行跪拜礼,并聆听其治国教诲(来源:国学网《后汉书》数据库)。

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三老五更”多用于泛指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比喻尊重传统与经验的价值观念。《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三老五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尊老制度,主要用于彰显统治者对德高望重长者的礼遇。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三老”和“五更”是古代天子为推行孝道而设立的荣誉职位,通常由退休的年老官员担任。天子以父兄之礼尊养他们,以此教化天下百姓重视孝悌伦理。

2.历史渊源

3.职责与象征

4.文化意义

这一制度通过礼仪化的尊老行为(如宴会、天子亲自奉食),强化了儒家伦理中的孝悌观念,成为古代社会治理和道德教化的组成部分。

5.现代用法

作为成语,“三老五更”现多用于书面语,代指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尊养传统,例如:“公司效仿古制,以三老五更之礼对待退休专家。”

扩展阅读:若需了解更具体的仪式流程或历代演变,可参考《礼记》原文及郑玄注疏(来源1、5、6)。

别人正在浏览...

饱目倍功悲切鼻梁子逼幸勃逆不周延不子裳衣驰逐充穷初发芙蓉刺文裤答款雕摧地平川斗巧断产断想独木船辅保服教港澳台投资经济刮剌龟枚滈汗和居化正江照狡竖桀傲借公行私济然救死睽索老易龙门吊车録取门干哪里蓬婆朴忠迁跸箝兵抢捍七返九还钦爱起晌曲成雀屏缺医入超儒相桑里视态霜鬓赎救戍御投艰遐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