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贫弱。《旧唐书·魏徵传》:“然 隋 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我以贫寡而安寧,静之也。”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宣帝十二》:“故 充国 持重以临之,使其贫寡之情形,灼然於吾吏士之心目。”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安有富四海,而以贫寡闻。”
(2).指贫民。《魏书·释老志》:“请听 荀子 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
“贫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用法和文献例证如下:
指贫弱(经济或国力薄弱)
常用于形容国家、群体因资源匮乏而处于弱势状态。例如:
指贫民(贫困的百姓)
多用于政策或救济语境。例如:
“贫寡”既可描述国家、群体的贫弱状态,也可指代贫困的民众。其用例多与历史政策、治国策略相关,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魏书》等原始文献。
《贫寡》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物质或内容的缺乏、不足。
《贫寡》的部首是“贝”,共有12个笔画。
《贫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贫”和“寡”,两个字分别表示穷苦和少数、缺乏。
《贫寡》的繁体字为「貧寡」。
在古代汉字中,贫寡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然而,这些变异通常是由于古代文字的书写规范不同而产生的。所以,在现代标准的汉字写法中,「贫寡」是其正确的写法。
1. 这个家庭贫寡,生活条件十分艰难。
2. 他的知识贫寡,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
贫困、贫瘠、******、寡言少语
贫困、贫穷、穷苦
富裕、丰富、充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