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饱和溶液的意思、饱和溶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饱和溶液的解释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饱和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质溶解量达到最大限度的溶液。此时溶解速率与溶质结晶速率相等,形成动态平衡。以下是关键要点:

  1. 动态平衡状态
    溶质分子不断溶解,同时已溶解的分子也在重新结晶析出。当两者速率相等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浓度不再改变。

  2. 溶解度的决定性
    溶解度(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直接影响溶液的饱和点。例如,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100g水,超过此量则无法溶解。

  3. 温度与压力的影响

    • 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硝酸钾),但气体溶质(如CO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压力对气体溶解度影响显著(如碳酸饮料开瓶后因压力降低释放CO₂)。
  4. 饱和与过饱区别
    过饱和溶液因无结晶核存在,溶质浓度暂时超过溶解度极限(如某些糖浆)。轻微扰动或加入晶种会引发快速结晶。

  5. 实际应用
    在化学实验、工业结晶(如制盐、制糖)及环境分析中,控制溶液饱和度是关键步骤。例如海水晒盐即利用蒸发溶剂使溶液过饱和析出盐晶体。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极低(约0.17g/100g水),而蔗糖的饱和溶液则浓度很高。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g lì)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状态。该词由两个部首组成:饣(食物部)和水,分别表示“食物”和“溶解”之意。饣部共含有两笔,水部共含有四笔。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释诂》一书中,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飽和溶液”,使用了古代的偏旁部首食“饣”,以及分化繁体字“饱”的四笔写法。 以下是一个关于“饱和溶液”的例句: 在实验室中,我们制备了一个饱和溶液,以观察溶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与“饱和溶液”相关的组词是溶液浓度、溶解度、饱和度等。 其中,与“饱和溶液”近义的词汇是饱和态、饱和度。反义词是稀释溶液、低浓度溶液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