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倍的意思、鄙倍的详细解释
鄙倍的解释
浅陋背理。倍,通“ 背 ”。《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朱熹 集注:“鄙,凡陋也。倍,与‘背’同,谓背理也。”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鄙倍不可训者十之七。”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然所谓才者,惟在能诗,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倍的解释 倍 è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倍。事倍功半。倍道而行(兼程而行)。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倍是十。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加。倍儿精神。 增益:“焉用亡郑以倍邻?” 古同“背”,背弃
网络扩展解释
“鄙倍”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形容言辞或行为的浅陋、违背常理。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 鄙:指粗俗、浅陋,可引申为见识短浅或品质低劣。
- 倍:此处通假为“背”,意为违背、背离(常理)。
- 整体:组合后表示“浅陋而背理”,多用于批评言辞或行为不合规范、缺乏修养。
-
词性及用法
- 属形容词,常用于书面语境,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形容人说话“鄙倍不可训”(粗俗且违背道理)。
文献来源
-
古代典籍
- 出自《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朱熹注释:“鄙,凡陋也;倍,与‘背’同,谓背理也。”
- 清代恽敬在《五宗语录删存序》中亦用此词,强调其“不可训”(不可效仿)的特性。
-
诗词用例
- 宋代廖刚《次韵王元衷见寄》提到:“青云有胜友,勉我去鄙倍。”意为良友劝诫远离浅陋背理之行。
- 清代诸锦《诔字》中“鄙倍谄佞不可为”,进一步凸显其贬义语境。
补充说明
- 通假关系:古汉语中“倍”常与“背”通用,如《说文解字》释“倍”为“反也”,《史记》中亦有“倍畔”(背叛)的用法。
- 近反义词:近义如“粗鄙”“悖谬”,反义如“雅正”“合理”。
“鄙倍”多用于批评言行不合常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与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语》及朱熹集注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倍这个词意思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角和卑,总共有14画。鄙倍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鄙和倍两个字合并而成。在繁体字中,鄙为鄙,倍为倍。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鄙的写法有时候会使用“辛一”部首。“辛”是古代汉字的一个部首,意为苦;“一”是一个偏旁,表示一的意思。例如,可以用“鄙视”这个词来构造句子,如“他对贫困人群心存鄙视”,表示他看不起贫困人群。鄙的意思接近于蔑视、轻蔑;而倍的意思是翻倍、增加。所以,鄙倍的意思是看不起、轻视并加倍、增加的意思。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不屑和嘲笑。一些与鄙倍意思相近的词有轻视、蔑视、轻蔑;相反的词有尊重、器重、注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