镕液的意思、镕液的详细解释
镕液的解释
犹融合。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近时作者,间能俱备两公之体,至鎔液二子之长,则未睹也。”
词语分解
- 镕的解释 镕 (鎔) ó 铸器的模型。 销熔。 熔化。 喻陶冶(思想品质)。 古代的矛类武器。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液的解释 液 è 能流动、有一定体积而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液体。液汁。液晶。液态。血液。 * 。溶液。津液。 澄清:“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镕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róng yè
- 结构:均为左右结构,由“镕”和“液”组成。
- 核心含义:指“融合”,尤其强调将不同元素或风格融为一体的过程或结果。
字义分解
- 镕(róng):
- 本义指熔铸金属的模型,引申为“楷模”或“规范”,多用于人名。
- 在“镕液”中取其“熔铸”的意象,象征通过高温熔化实现融合。
- 液(yè):
- 指液体,如“血液”“溶液”等。
- 此处隐喻不同事物如水般混合交融的状态。
引证与用法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古体下》中提到:“近时作者,间能俱备两公之体,至鎔液二子之长,则未睹也。”
- 解析:
胡应麟指出,当时文人虽能模仿两位名家的风格,但未能真正将两者的优点融合创新。这里的“镕液”强调文学创作中超越模仿、实现内在统一的境界。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描述不同艺术风格的深度结合。
- 学术讨论:指理论或思想的融会贯通。
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领域的研究。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镕液
词义:镕液是指金属受热而变为液态的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
镕液的部首是金,总笔画数为14。
来源
镕液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镕"字意为烧烤时金属的融化状态,而"液"字即液态。
繁体
镕液的繁体字为 "鎔液"。
古时候汉字写法
镕液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 "鏶湧"。
例句
1. 坩埚中的金属片慢慢变成了一块坚固的镕液。
2. 高温下,铁水变成了烫人的镕液状。
组词
1. 镕铸:将金属加热至镕液状态后,再进行模具铸造。
2. 镕炉:用来熔化金属使其变为镕液的设备。
近义词
1. 熔化:指固体物质受热而形成液态。
2. 熔融:指物质受热使各组分混合成为一体。
反义词
凝固:指液态物质受冷却或其他原因而变为固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