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人神共愤的意思、人神共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人神共愤的解释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人神共愤”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某种行为或事件极其恶劣,达到了让人类和神灵都共同愤怒的程度。它强调罪恶滔天、天理难容,常用来谴责那些极其不道德、伤天害理或罪恶深重的行径。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

    • 人: 指人类。
    • 神: 指神灵、天地神明。
    • 共: 共同、一起。
    • 愤: 愤怒、愤恨。
    • 合起来就是:人类和神灵都(对此)感到愤怒。
  2. 引申义与核心内涵:

    • 形容罪恶极大: 指所做的事情性质极其恶劣,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和天地法则,其严重程度不仅激起了所有人的公愤,甚至连超自然的神灵都无法容忍。这体现了行为或事件在道德层面上的极端败坏。
    • 强调普遍愤慨: “人神共愤”表达的愤怒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超越了个人或群体的范畴,达到了“天地不容”的地步。它象征着一种最高级别的道德谴责。
    • 程度副词的作用: 这个成语本身带有强烈的程度修饰意味,用于强调事件或行为的恶劣性质达到了顶点。
  3. 用法:

    •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宾语。
    • 用于描述战争罪行、严重背叛、极端残忍、大规模欺诈、严重贪污腐败等引起社会公愤的重大恶性事件。
    • 例句: 侵略者犯下的屠杀罪行,真是人神共愤。
  4. 出处与权威参考:

    • 该成语历史悠久,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典籍中对“天怒人怨”的表述。较为直接的出处可见于唐代文献。
    • 《左传·昭公二十年》 中已有类似思想的萌芽:“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意指神灵发怒,百姓痛苦,而(统治者)仍无悔改之心。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为后世“人神共愤”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 《北梦琐言》 (宋代笔记小说集,记载唐五代事) 等后世文献中可见到更接近“人神共愤”的表达和使用。成语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其成熟形态在唐宋时期已广泛应用。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对“人神共愤”有明确收录和释义,是大型权威汉语工具书。其释义强调“人和神都为之愤怒,形容民愤极大”。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对常用成语“人神共愤”有标准解释,指“形容民愤极大”。
      • 《成语大辞典》(各类版本):各种综合性的成语辞典都会收录并详细解释该成语的含义、出处及用法。

“人神共愤”是一个语义极重的成语,核心意思是形容行为或事件恶劣到极点,激起了人类和神灵共同的、极度的愤怒,象征着对极端罪恶的最高道德审判。它源于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并在后世典籍中逐渐定型,是汉语中表达强烈道德谴责的经典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人神共愤”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最早文献记载:出自《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2. 历史背景:东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中曾用此词批判权臣梁冀的暴行,暗指其恶贯满盈,引发众怒。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示例与延伸


“人神共愤”强调极端恶劣的行为引起普遍愤慨,既反映民众情绪,也带有道德批判色彩,常用于文学或严肃社会议题的表述中。

别人正在浏览...

拗口风跛匡侧边谗口承听持平传衣钵黜官丛秽撮囊搭护杜诗韩文恩台返本凡才浅识愤薄風影复印公转光秃光阴荏苒桂板呵辟河埽欢忭悔过自责洄冱阓阛虎咽狼飡胶木甲鱼击刁借音金石至交吉日良时九县菌蟪鲲凤里儿栗烈六位末师年少弄嘴弄舌女墙青刀曲頞驱战撒欢世贯师婆数目输助送迓龆岁亭驿畏恐蜗涎小家败气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