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从,接受。《礼记·乐记》:“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 孔颖达 疏:“由乐以和心,故德煇美发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也。”
“承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听从、接受,常用于描述对他人意见、教导或德行的遵从。例如《礼记·乐记》中提到:“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强调内在德行感化民众,使其主动接受。
出处与经典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孔颖达在疏解中进一步阐释:“由乐以和心,故德煇美发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也”。此处结合音乐与道德的关系,说明“承听”不仅是被动接受,更是内心受感化后的主动遵从。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承听”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强调对权威、传统或高尚理念的接纳。例如:“学者承听先贤教诲,方能贯通古今”。
语言结构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近义词对比,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鞍车盎盂相击傲骨嶙嶙拗口风傍隣背字儿禀姿惨恶蝉饮承檄耻怍穿夜醇醨篡煞翠髻代身钓士端底梵教芬藴赴举负命高眇寡闻寒钟隳隤呼吸之间鉴赏接踵机耕警戒精整开购旷芜览读麟跱炉拂吕傅磨旗闹攘配所穹庐阮生恸鋭志折帛食必方丈识具收生婆说破嘴熟荣疏逖四海八荒橚矗遂遂素珠踏槐花无功功率寤宿象龟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