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才德兼备的意思、才德兼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才德兼备的解释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才德兼备”是汉语中形容个人素质的经典成语,指才能与品德两者皆备,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从构词角度分析,“才”指才能、能力,《说文解字》释为“草木之初也”,引申为人的天赋与技能;“德”源于甲骨文“彳”“直”“心”组合,本义为正直的心性行为,《汉语大词典》定义为“道德、品行”。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资治通鉴》中“惟才德皆备乃能用君子”的用人思想,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形成系统的德才辩证观。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既有才能,又有品德”,常用于描述领导人才、专业精英等群体。例如在组织选拔干部时,既要求具备专业管理能力(才),也需保持廉洁奉公的操守(德)。该标准也体现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中,成为社会公认的人才评价体系。

从语言学角度看,该成语采用并列结构,“兼备”作谓语强化二者缺一不可的语义。《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这种四字格结构常见于道德评判类成语,如“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均体现汉民族注重内在修养与外在能力统一的文化心理。当代《新华成语大词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正式场合的人物评价,具有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资治通鉴》;《四书章句集注》)

网络扩展解释

“才德兼备”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同时具备优秀的才能和良好的品德,常用于褒义语境中对人才的评价。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出处与用法

内涵延伸

  1. 历史背景:古人强调“德为才之帅”,品德是才能的统帅,才能需以德行为根基。
  2. 现代意义:在用人标准中,既重视专业能力,也注重道德操守,如邓小平提出的干部选拔原则。

示例与语境

“才德兼备”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全面人才的追求,强调能力与品德并重。其用法灵活,既可用于历史人物评价,也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保任罢议兵尉宾射庳狭镈人不想出残夜长法唱云尘氛词色赐宴从句存储黨籍德意志邦联端慧飞奔抚躬功课关征鬼寰果决花貌蓬心豢圉绛蜡戋戋鸡鹄骏杰开幕可搭扑空中书利滚利凌蹈陋制卖逞么么麋鹿能事歉年跷脚器宇氍毺上柱国烧丹蜀洛私赍松风耳讼冤榫头缩窜搨翅套头投荒危豁诬悖夏节斜躺洗颈就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