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德兼备的意思、才德兼备的详细解释
才德兼备的解释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词语分解
- 才德的解释 才能德行。《列子·力命》:“ 东郭先生 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於是矣。’”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至
- 兼备的解释 同时具备德才兼备详细解释同时具有。《史记·礼书》:“ 周 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 裴駰 集解引 包氏 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宋史·章衡传》:“使 辽
网络扩展解释
“才德兼备”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同时具备优秀的才能和良好的品德,常用于褒义语境中对人才的评价。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 才:指才能、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德:指品德、道德,涵盖正直、公正、责任感、待人接物的修养等。
- 兼备:两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出处与用法
- 最早出处:元代杂剧《娶小乔》第一折提到“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以鲁肃为例说明该词的应用。
-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如“选拔才德兼备的干部”。
- 近义词:德才兼备(词序不同,含义相近)。
- 反义词:无德无才。
内涵延伸
- 历史背景:古人强调“德为才之帅”,品德是才能的统帅,才能需以德行为根基。
- 现代意义:在用人标准中,既重视专业能力,也注重道德操守,如邓小平提出的干部选拔原则。
示例与语境
- 古代:范仲淹被评价为“德备才全”,体现才德并重的典范。
- 现代:可用于职场、教育等领域,如“企业需要才德兼备的管理者”。
“才德兼备”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全面人才的追求,强调能力与品德并重。其用法灵活,既可用于历史人物评价,也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才德兼备是指一个人在才华和品德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才”字的扌部,右边是“兼”字的八部。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著作,用来形容那些具备才华和道德的人。
在繁体字中,才德兼备的写法为「才德兼備」。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才字的古代写法为“纟斗人”,兼字的古代写法为“克广勹并人”。才德兼备可以用这些古代写法来描述。
例句:他才德兼备,既有出色的才华,又有高尚的品德。
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可以是“才高八斗”或“德才兼备”。
反义词可以是“一技之长”或“品德不佳”。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