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权的意思、相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权的解释

相互平衡。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权。”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真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钱会常相权,民无贵食,肆无虚券。”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欲仅就钱币一问题,图苟且一时之解决……则就现行银币,立画一之制,使副币与本币之数量相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和政治学意义的复合词,由“相”(宰相、丞相)与“权”(权力、职权)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宰相或丞相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与职责。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现代延伸三个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相权”指宰相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所行使的行政决策权,包括制定政策、任免官员、处理政务等职能。其权力范围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始终是中央政权运作的核心环节。

例证:

“相权重则君权轻,君权重则相权削。”(《明史·职官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089页。


二、历史演变与特征

  1. 秦汉至隋唐:丞相为“百官之首”,统领行政机构,如汉代丞相可开府治事,权力极大。
  2. 宋代分化:设枢密院、三司分割军权、财权,相权被削弱。
  3. 明清虚化:明代废除丞相制,清代内阁大学士仅为顾问,相权名存实亡。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政治制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302页。


三、现代引申含义

在管理学语境中,“相权”可引申为组织内高级管理者的决策与执行权,强调权力制衡与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例:

“企业治理需明确‘君权’(董事会)与‘相权’(管理层)的边界。”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21页。


释义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2. 《中国历史大辞典》
  3. 《现代汉语词典》

(注:因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以上典籍可通过图书馆或权威学术数据库查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相权”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相互制衡
    指权力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平衡与制约。例如宋代苏轼在奏折中提到的“内外相制,轻重相权”,强调通过权力分配实现平衡。

  2. 字义分解

    • 相:意为“互相”“共同”,也可指代官职如宰相。
    • 权:本义为“秤砣”,引申为权力、权威,强调地位的稳定性。

二、历史与政治应用

  1. 宰相权力
    在明代政治中,内阁大学士虽无正式宰相之名,却实际承担“相权”职能,但因缺乏制度认可而被称为“名不正言不顺”。

  2. 制度设计
    古代政治常通过“相权”与君权、地方与中央权力的制衡来维持稳定,如宋代叶适提出的“钱会常相权”即货币制度的平衡。

三、现代引申

  1. 人际关系
    可比喻夫妻或团队间的权力平衡关系,强调相互制约与协作。
  2. 经济领域
    廖仲恺曾用“相权”描述货币体系中主币与辅币的数量平衡。

四、注意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宋史》《明史》等文献,或参考、4中的古文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按籍百木备卫表彰比踪长嬴彻备撤弃痴话赤脚汉充好帱革触处机来麤鲁错开悼惧东窜西跳蹲小号方弼奉书分行愤迅歌诀冠部关给毫笺横天轰醉化缉检访肩甲交换稼政结舌杜口金辉玉洁禁水迥阔句投旒苏麻布猛志蜜供内海爬拉请寄取解伤忧盛载审阅诗具史前守洁说条念款耸立台南市讨羽腾遌托幼王伯齐相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