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pose the same destiny upon the noble and the mean alike]兰∶香草。艾:臭草。比喻美的与丑的一同毁灭
兰艾同焚,贤愚所叹。——《晋书·孔坦传》
谓良莠或贵贱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
“兰艾同焚”是一个汉语成语,本义指兰花和艾草一同被焚烧,比喻高洁之士与卑劣之人或美好事物与丑恶事物同归于尽。该成语出自《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不同性质的人或事物因环境或外力影响而遭受共同毁灭的命运。
从语义结构分析,“兰”象征高洁,《说文解字》释为“香草也”,在传统文化中多喻君子;而“艾”是常见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载其“可作灸”,属实用但品级较低的植物。二者并置形成强烈对比,突显成语的悲剧性内核。该成语常见于评议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的语境中,如《资治通鉴》评五胡乱华时便用“兰艾俱烬”形容乱世浩劫。
用法特征方面,“兰艾同焚”多作谓语、定语,常见于书面语体。现代汉语中常与“玉石俱焚”互为补充,但更侧重价值对立物的共同消亡。根据《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释义,其使用场景多涉及战争、灾难或重大变革时期的价值冲突。
文献溯源显示,该成语演变脉络清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已有“兰蕙同刈”的类似表述,至唐代《晋书》定型为固定成语,明清小说如《醒世恒言》中亦见活用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辞典》指出,该成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价值判断体系。
“兰艾同焚”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此成语通过香草与臭草的对比,强调无差别对待的毁灭性后果,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
阿耳忒弥斯暗钝板上钉钉鞭叱彩画传真刍薪大关节目得意忘言谛料访诹番客凤榻风雨不改附翼格候孤木寒细黄牌警告谏宪家禽鯨鵬警肃金兰会究索灵坛论赋卯饭麻皮木钻鸟覆危巢抛数鹏池剽悍扑嗤强大乾燋禽犊轻飔三五讪鄙申敍事物使转束笋司造岁赂畋渔添枝加叶温八叉文丈蜗舍无储吴好山巷野校短量长小郎小木偕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