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肆夏的意思、肆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肆夏的解释

(1).古乐章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 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 穆叔 如 晋 ,报 知武子 之聘也, 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

(2).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瑞鸟相鸣,响叶钧天之乐。”参见“ 九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肆夏是中国古代礼乐体系中的重要乐曲名称,最早见于《周礼》记载,为周代宫廷雅乐的核心组成部分。该乐曲在周代礼仪中具有严格的等级象征,《周礼·春官·钟师》明确记载其演奏场景:“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其中“肆夏”位列九夏之首,专用于天子宴飨诸侯、册封功臣等国家级典礼。

从语义学角度考证,“肆”字取“陈设、铺展”之义,“夏”通“雅”,特指雅正之乐。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三礼注》中注解:“肆夏,乐章名,诸侯相见之乐也”,说明其不仅是音乐形式,更是维系宗法制度的礼制载体。《礼记·玉藻》更规定“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将乐曲节奏与贵族行走仪态直接关联,形成“步中规,折中矩”的礼乐规范。

该乐曲的演奏形式在《左传·襄公四年》中有明确记载:“金奏《肆夏》之三”,杜预注疏指出需钟、磬、鼓等礼器合奏,且仅限三公级别的贵族享用。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进一步考辨,认为《肆夏》本为《时迈》《执竞》《思文》三篇诗章的合乐,印证了“诗乐一体”的周代乐教传统。

清代考据学家惠栋在《九经古义》中通过音韵学分析,指出“肆夏”实为《诗经·周颂》的配乐曲目,其四字一句的节奏与青铜编钟的铭文节律高度契合。现代音乐考古发现,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铭文载有与《肆夏》对应的律名,为研究先秦礼乐制度提供了实物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肆夏”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文献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古乐章名(主要含义)

  1. 起源与用途
    “肆夏”是周代礼仪中的乐章名称,主要用于宫廷仪式。据《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不同场合需演奏不同乐章:王出入时奏《王夏》,尸(祭祀时的神主象征)出入时奏《肆夏》,牲(祭祀用的牲畜)出入时奏《昭夏》。

  2. 文献例证
    《左传·襄公四年》提到,晋侯宴请穆叔时演奏《肆夏》,但穆叔未按礼制回应,侧面反映其庄重性。

二、泛指宴饮、迎宾之乐(引申义)

唐代以后,“肆夏”逐渐扩展为宴饮或迎送宾客的雅乐代称。例如王勃《乾元殿颂》中描述“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即用此意。

三、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肆夏”指“夏季四个月”或“炎热夏季”,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古代文献含义为主。

“肆夏”的核心含义为周代礼仪乐章,后衍生为雅乐代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左传》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专业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板槛抱景宝泉局贬损仓俗臣术迟欠迟日道路侧目道庿大雅點蠟幔断坏二十四桥犯土禁佛号服物改柱张絃韐带狗蝇胡子贵信固然衡厄怀远狐听之声降下警妙尽古极烛领催溜滑蜜煎煎名列前茅排讦泡幻批本批覆凭中潜水衣虔竦乔干器备清劲气食牛日短至赛鬪羶根上下文捎关打节舍短録长甚没收阴碎身粉骨堂舅隤圮涂人弯奔吴江下井投石谢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