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吕氏春秋·知化》:“夫 吴 之与 越 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 高诱 注:“属,连也。”《后汉书·段熲传》:“自 桥门 以西, 落川 以东,故官县邑,更相通属。”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通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连接”,多用于描述地理或空间上的连续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通属”指事物之间相互衔接、连贯的状态,强调地域或结构的连续性。例如《吕氏春秋》中“壤交通属”即指土地与道路相互连接。
《吕氏春秋·知化》
“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
高诱注:“属,连也。”
此句描述吴越两国土地接壤、道路相连的地理关系。
《后汉书·段熲传》
“自桥门以西,落川以东,故官县邑,更相通属。”
此处指汉代桥门至落川一带的旧城邑相互连通。
该词在宋代文莹《湘山野录》中也有出现,如“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进一步印证其“行政区域相连”的用法。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通属》是一个汉语词汇,通指普遍、广泛,属表示类别、种类。该词的字形拆分为“通”和“属”两个部分。
通的部首是辶(边走的象形字),笔画数为4。属的部首是尸(人的残余象形字),笔画数为9。
《通属》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是由《庄子·逍遥游》中的“知通而不变,可以为谓大通。知类而不变,可以为谓大徐”的原文中提到的“大通”和“大徐”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通属”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通属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通的字形为辶口,属的字形为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变化为现在的形状。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这篇文章通属科普类,适合大众阅读。
2. 这些物种属于同一类别,存在着相似的特征。
组词:通告、通行、属于、属实等。
近义词:通达、普遍、广泛等。
反义词:狭隘、局限、特定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