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饿薇的意思、饿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饿薇的解释

谓 伯夷 耻食 周 粟,采薇于 首阳山 ,终至饿死。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宋 宋祁 《悯独赋》:“ 屈 自高以赴渊兮, 夷 己信而饿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饿薇”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饿薇”指伯夷因耻食周朝粮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该词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后常被用于比喻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的精神。


二、详细释义

  1. 典故来源
    商朝遗民伯夷、叔齐因反对周武王伐纣,拒绝食用周朝粮食,逃至首阳山采薇(一种野菜)充饥,最终饿死。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气节与操守的象征。

  2. 引申含义

    • 象征气节:表达对原则的坚守,即使面临极端困境也不妥协。
    • 极端困境的隐喻:字面可理解为“饥饿到以薇草为食”,但更强调精神层面的选择。
  3. 文学引用
    宋代宋祁在《悯独赋》中写道:“屈自高以赴渊兮,夷己信而饿薇”,借伯夷典故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赞颂。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部分解释将“饿薇”单纯理解为“极度饥饿”(如),但根据权威文献,其核心含义仍与伯夷典故直接相关,需结合语境区分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饿薇》的意思

《饿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饥饿的薇草”。

拆分部首和笔画

《饿薇》的部首是“草”(艸)。

《饿薇》总共有12画。

来源

《饿薇》这个词是由中国古代诗人苏轼在他的绝句《赤壁怀古》中创造的。在这首诗中,苏轼用《饿薇》形容草从饥饿中苦苦挣扎的样子,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繁体

《饿薇》的繁体字是“餓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饿薇》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用“饿薇”来表示。

例句

他在草地上发现了一株饿薇,它已经被饥饿折磨得不成样子。

组词

薇草、薇草狼狈

近义词

饥饿的草、受困的薇草

反义词

饱食的薇草、滋润的草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