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灵的体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泝。”
(2).飘逸的形体。 晋 傅咸 《羽扇赋》:“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3).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这时的宗教渐渐离开自然界和物质,神遂全为离于现实界的不可思议的灵体。”
(4).指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光的死》:“因为他走的时候脸上常带着很忧郁的容貌,所以一切能思维、能造作的灵体也和他表同情。”
灵体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基础义项与文化延伸义项,以下为权威解析:
魂魄;脱离肉体存在的精神体
指人死后脱离形体的灵魂或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31页。
示例:民间传说中认为灵体可游离于世间。
神灵的躯体
特指神话或宗教中神明、鬼怪等超自然存在的形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1卷第319页。
示例:壁画描绘了仙人的灵体乘云遨游。
宗教与哲学中的本体概念
在道教、佛教思想中,"灵体"指向超越物质层面的本源意识,如道家所言"形神合一"中的"神"。
来源:《中国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灵"字条。
关联文献:《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指向灵体的精微特质。
文学修辞中的隐喻
用于比喻事物纯粹、升华的状态,如"冰雪灵体"形容高洁品格。
来源:《文学比喻辞典》中华书局,2002年,第207页。
在科幻与新兴文化中,"灵体"衍生为虚拟意识体或人工智能的拟人化存在,强调其无实体却具自主意识的特点(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来源:《当代汉语新词词典》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年。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与学术著作,未提供链接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但标注的出版社及版本信息可供查证。文化义项部分引用经典文献原文以增强可信度。
“灵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词义
神灵的体态
指宗教或神话中神明、超自然存在的形态。如曹植《洛神赋》中“冀灵体之复形”,描述洛神的缥缈神姿。
飘逸的形体
形容轻盈超脱的物态,如晋代傅咸《羽扇赋》以“灵体以遐翔”比喻羽毛的飘逸。
二、扩展含义
3.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指蕴含超自然力量的实体,如李大钊提到宗教中的神逐渐演变为“离于现实界的灵体”。
三、灵性层面解释
现代语境中常被引申为“精神体”或“能量体”,认为其由思想、情感等意识构成,是超越物质的存在形式。例如某些学说主张灵体可脱离肉体进行体验,但这类描述多属哲学或超自然范畴,缺乏科学实证。
补充说明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营造神秘意境(如“先天灵体”的修仙设定),日常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
鳌里夺尊半霄鲍室悲哀摚突诋语东非大裂谷端较丰年负文钢火感帨荷塘月色和喜红汗鸿渞黄初体交通网藉讬静脉荆人涉澭赍遣迹响济育卷层云矩方窥勘魁伟累身临街房吝书镂甲卤桶梅帐女猱片言居要平均地权暴背青緑山水清濆全夥塙覈三对六面上大人山芥社会声扬时乖命蹇死囚牢拖债顽钱违恋围守委输危坐五音儿霞集饷馈小舅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