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正的意思、讨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正的解释

研讨订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景 ( 常景 )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 宋 曾巩 《授中书舍人谢启》:“其於讲求体要,讨正典章,出独断之渊深,号积年之希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正"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动词与学术探讨性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层:

1. 基本释义:探讨与修正 "讨"字本义为研究、推求(《说文解字》释"讨,治也"),"正"则含匡正、使合规范之意(《论语》有"就有道而正焉")。二字组合后,特指通过深入研讨实现订正,常用于学术著作或文献校勘领域。例如清代考据学家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多次提及"讨正音训",即指通过音韵学推求典籍原义。

2. 引申含义:谦辞中的学术互动 在明清文人书信中,"讨正"常作谦辞使用,表示将自己的著述呈送他人请求指正。明代藏书家毛晋在《汲古阁书跋》中记载:"拙作初成,敢以副本奉寄,乞为讨正",此处既含学术交流的诚意,又体现对受信人学识的尊重。

3. 现代语境:跨学科研究方法 当代语言学研究中,"讨正"被赋予方法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将之定义为"通过系统论证实现理论修正的研究范式",强调其包含假设提出、证据搜集、结论修正的完整学术链条。

网络扩展解释

“讨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研讨订正”,通常指通过讨论、研究对事物进行修正或完善。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讨”在此处意为探究、研讨,“正”则为修正、规范。合指通过学术或官方讨论,对文献、制度等内容进行校正和完善。

  2. 历史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中:“景(常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描述北魏官员常景通过研讨修订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规范。宋代曾巩的《授中书舍人谢启》中也提到“讨正典章”,强调对典章制度的修正过程。

  3. 应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法律或文献领域,如修订典籍(如《律》二十篇)、调整政策等,强调集体讨论与严谨的修正过程。

  4. 现代延伸
    虽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可引申为通过研究讨论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并修正,适用于学术合作或团队协作场景。

“讨正”是带有学术或官方色彩的动词,强调通过研究讨论实现规范化的过程,具有历史深度与实用性。

别人正在浏览...

半升拔识被着别针比肩叠踵炳彪庳湿傪酢擦音岑峭镵镌吹竹带眼觝巇短功放贷粉墨登场扶危救困富艳瞽卜鬼伞骨料阖椟华藻护衞减膳揭白击革静侣浄缾韲盐躩步军衣老狐狸零讯掠地攻城茫无头绪墓阙目下十行南派片面性坡老颇陵黔驴龟兹板染戕丧门山僻社会角色水湅酸狖檀褐驒騱纬术五恶趣贤重小老小器作嚣怨